籽粒直收玉米角逐田间“擂台”
籽粒直收玉米角逐田间“擂台”
——东北地区机收粒玉米品种推广及产销模式创新活动侧记
图为东北地区机收粒玉米品种推广及产销模式创新活动现场,农机手正在调试玉米播种机。本报记者王澎摄
本报记者王澎
“五一”佳节,一场淅淅沥沥的春雨洒向吉林省公主岭市大地,这里是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的核心地带之一。5月4日一早,天刚放晴的第二天,记者闻讯来到距公主岭市27公里的大榆树镇一片150多亩的玉米田里,只见一批专家正兴致勃勃地在田间忙碌,两名约翰迪尔玉米播种机手正按技术方案在田间进行精准播种作业。今夏,一场机收粒玉米品种间的角逐将在这里上演。“可别小瞧了这片地,这里种植了6家企业近年来创新研发的9个适宜粒机收的玉米新品种。”吉林省种子管理站陈学军研究员介绍说,“这些品种可能预示着下一代玉米品种更新换代的方向,并将引领东北春玉米生产方式发生重大变革。”
这里是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在吉林省公主岭市建立的东北地区机收粒玉米品种推广及产销模式创新活动示范点。“就玉米而言,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转方式,而品种决定生产、经营、管理和技术运用的方式,因此玉米生产方式转变必须围绕品种创新这个核心来推进。”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种业信息与技术处处长王玉玺告诉记者,“适宜粒机收的玉米新品种,能有效推进规模化生产,大幅减少劳动投入,有利于集约化经营管理,顺应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大趋势,可以很好地解决当前玉米生产转方式的一系列难题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广应用前景。我们举办这次活动的目的,就是要加快筛选和推广适宜东北地区机收粒玉米新品种,探索运行以种子性能为核心提升玉米种植效能和效益的技术和产销新模式”。
“活动将组织由栽培专家、农技专家、经济学专家和协办单位科技人员组成的专业栽培管理小组,依据各品种性能和产能,量身制定规模种植农艺、农机、管理技术方案,进行品种集中种植和个性化管理,种植。”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种业信息与技术处副处长宁明宇介绍说,“同时,组织有关粮食部门、参加活动的种子企业和农机企业开展籽粒机收、烘干、销售入库一体化的技术操作规程与运作模型研究,并在该活动中探索应用。”活动期间,将安排专业人员对产销全程的技术、投入、产出详细记录,组织专家进行研究分析,提炼产销运营新模式,并适时召开经验交流与品种推介活动。为了防止突发情况,以及保证数据准确,本次活动除在大榆树镇,还在秦家屯镇建立了另一片150亩的示范点。
记者了解到,现在东北农民收获玉米果穗后,先要从田头运回家,将其堆放在露天玉米篓中存放,等到水分降到可以脱粒后再将其出篓、脱粒、烘晒干最终出售。“多次搬运不仅费劳力,存储时的粮食损耗也不能忽视。”公主岭市农业局局长王春生介绍道,“玉米棒子堆成垛后,‘狗刨鸡蹬、鼠嗑霉变’这些都会导致粮食损耗,一般都在8%~10%左右,最少也有5%。”
“收籽粒是在10月中旬,而农民收果穗的话,就需要储存到冬季再出售。”宁明宇说。“10月中旬进行烘干和1月进行烘干的成本大不相同,两个多月的时间,东北地区室外温度就由零上20摄氏度变为零下20摄氏度。”
如果采用机械粒收模式,玉米从田里收获时,就已经完成脱粒,并且由农民直接卖给粮库或粮商,经过烘干直接入库储存。吉林德丰种业有限公司在去年开展了机械粒收模式与传统模式对比,整个环节算下来,每公顷玉米籽粒机收作业成本在1500元左右,远低于人工收获和果穗机收。“仅从这一点看,开展这项产销模式创新活动就有巨大的经济社会价值。”吉林德丰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继坤说,“机收粒玉米一定要抗倒伏、早熟,以公主岭为例,这里的玉米大约130天左右成熟,而机收粒品种应该在120~123天左右。此外,玉米轴粗细在14毫米到16毫米之间比较适宜。”
众所周知,除抗倒伏、耐密植以外,要想缩短玉米生育期,玉米成熟后脱水速度一定要快。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畅销品种不能进行籽粒直收的主要原因是后期脱水慢,然而机械粒收玉米收获期的含水量并没有明确行业标准。“我们在测算时发现,当成熟玉米含水量在25%以下时就可以进行机械粒收了。”李继坤说,“但这个时候相对破碎率较高,在20%~22%含水量时,破碎率低,收获效果最好。”机收粒玉米品种与机收穗玉米拼品种相比,并不是生长期缩短,而是在成熟后迅速脱水,从而适应机械化粒收。
此次模式创新活动由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与中国种子协会主办,吉林省种子管理站承办,吉林德丰种业有有限公司协办,具有适宜机械粒收新品种的企业参加。以往的农技推广模式只聚焦某一单项技术和措施,往往效果不佳。“活动以种子为核心统筹推进,这样既决定产能,又决定品质,还决定与其配套的物资与技术要求。”王玉玺说,“同时,活动还依靠市场力量,以企业为主体来推进,一开始就考虑可复制、可推广问题,而且一旦收效,便能按照市场机制迅速推开,发挥经济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