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地——山西探墒沟播让小麦稳产更增产

本报记者吴晋斌

“群体充足,个体健壮,长势均匀,根系发达。很多年没见到这么好的苗情了。”近日在夏粮主产区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后宫乡上院村的旱垣地边,农业部小麦专家组成员、山西农大教授高志强指着麦田里绿油油的小麦对记者说。

这样的好苗情源于山西省农业技术推广站推广实施的宽窄行探墒沟播栽培技术集成模块。采用此项模块的山西运城、临汾、晋城9个县(市、区)的15万亩旱地麦田和扩浇田,今年长势明显好于常规条播的旱地麦田。

旱地小麦宽窄行探墒沟播技术是山西省基层实践出的一项创造性技术集成模块。将山西传统耕作的沟播技术和镇压用农机作业替代,深开沟,深施肥,既可以将小麦种在深处的有墒湿土层,又不让麦种埋得很深。同时在实践中改良了灭茬的刀具,用直刀开沟器代替了旋耕刀,避免了旋耕方式将干湿土及秸秆残茬混合、影响种子发芽出土的弊端,确保了麦田苗全、苗齐、苗壮。

山西是夏粮主产省份之一,十年九旱是基本气候特点。每年的小麦种植面积保持在1000万亩左右,大部分是旱作方式。近年来山西在旱作增产方法上进行了大量的尝试,比较稳定的增产技术是地膜覆盖。但是地膜覆盖增加劳动强度,物化成本高,也不能确保不影响到麦田的肥力。

沟播技术最早是一项稳产技术,而不是增产技术。上世纪70年代末在山西省尧都、闻喜、平陆等地均有小面积示范,干旱年增产效果明显,但一直没有大面积的推广。一是因为沟播需要动力大,而当时条件下大型动力机械缺乏,全靠人工,劳动强度太大;二是传统的沟播技术行距过宽,会导致小麦群体不足,虽然旱年增产幅度大,但是遇到丰水年,产量反而小于条播田的增产幅度。

目前已经研制成功的全还田防缠绕免耕施肥播种机,为山西沟播技术的创新提供了条件。闻喜县翔垣畅农机专业合作社社长宁风风介绍说,2009年起采买了两台这种机器后,五年累计推广1万亩麦田,数据显示可以使旱地小麦每亩增产70到80斤。2014年,翔垣畅农机专业合作社一次性购买了22台全还田防缠绕免耕施肥播种机,完成小麦探墒沟播作业面积3万余亩。

另据2013年泽州县沟播示范田调查,与常规条播田比较,探墒沟播出苗率增加6%~7%,2014年的增产率达15%~20%,取得了较好增产效果。

“由于实行苗带开沟作业,起垄部免耕,使得同样沟深但行距缩小成为可能,确保了探墒播种和足够的群体。由于播种耧后带镇压轮,实行一个镇压轮镇压两行小麦,形成沟内窄行、垄背宽行的宽窄行播种,因此我们把现在推广的沟播技术命名为宽窄行探墒沟播栽培技术。”山西省农业技术推广站段忠红说。

“这项农机农技农艺集成模块将传统沟播技术稳产的特性提升成了增产。同时,与地膜覆盖相比更符合政府的绿色节能农业导向,更容易被麦农接受。”山西省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杨军说。

由此,山西在试验示范和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初步确定了探墒沟播技术的推广意向,制定了推广方案,2014年秋播正式列入旱作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从中央旱作农业技术推广资金中拿出450万元,在运城、临汾、晋城三大小麦主产区的9个县(市、区)推广该项技术15万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