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农药“扬长”更要“避短”
见效缓慢、药效不稳致使应用受限——
生物农药“扬长”更要“避短”
本报记者王腾飞
公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日益关注,农药用量零增长和绿色防控达到30%目标的提出,为生物农药发展带来了新动力和新挑战,被寄予厚望的生物农药如何突破发展制约,更好地应用推广?4月27日,由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主办的2015生物农药发展与应用交流大会在湖北恩施召开,来自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科研院校、农药企业的200多位代表就此深入交流,建言献策,共谋发展良方。
有优势有市场更有机遇
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会长刘坚表示,农业部提出农药用量零增长战略,农产品质量安全引起社会各界高度重视,新的食品安全法禁止将剧毒、高毒农药用于蔬菜水果等,都为生物农药的推广和应用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由于开发成本越来越高、禁用淘汰等限制越来越多、安全性压力和抗性问题越来越大,化学农药数量有所下降,生物农药品种出现强势增长。”农业部农药检定所药效审评处副处长袁善奎表示,生物农药通常无化学残留,对环境友好,抗性风险低,可用于有机农业,因优势突出其发展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生物农药研发队伍。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副主任顾宝根介绍说,生物农药有利于保护天敌,维护生态平衡,能减少病虫害发生和农药使用量,大部分没有安全间隔期,无须担心残留超标,是高端农产品的可靠药剂,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仍面临不少成长的烦恼
虽然发展的春天已经来临,但生物农药在推广应用过程中也面临不少成长的烦恼,防治面积也没有大的突破。
“生物农药药效相对较慢,用药成本较高,使用相对麻烦,农民往往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不太愿意接受生物农药,市场拓展也相对困难,部分生物农药企业有证但并没有生产。”山东鲁抗生物农药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健告诉记者,公司大部分产品是销往国外,国内市场销量比较少。
袁善奎指出,生物农药的市场份额持续上升,但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如防效上存在技术瓶颈,见效比较慢,示范推广和使用技术培训力度不够,使用价值和效益尚未被充分认识。
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防治处调研员郭荣介绍说,赤眼蜂、昆虫性信息素、Bt、枯草芽胞杆菌等生物农药在稻田病虫害防治中已经得以应用,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生物农药品种还较少,一些农作物重要病虫缺少高效的生物农药,有的生物农药防效不稳定,尤其是活体微生物制剂质量不稳定,药效受环境影响较大。使用技术要求高,应用受限制,影响防治效果,价格也相对偏高。
扬长避短才能更有作为
如何加快推广应用、让生物农药发挥更大作用?与会代表认为,一方面应该加强生物农药研发创新,扬长避短,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强扶持和引导。
“虽然生物农药效果可能差一些,但能为农产品创造更高的价值。”袁善奎认为,要让农民接受生物农药,除了观念上的引导,还要在提升生物农药的药效上多下功夫。应筛选高活性生物农药有效成分,强化制剂产品创新,尤其是剂型和助剂的创新,研制出能延长田间药效时间和提高药效稳定性的产品。同时加强研发化学农药与生物农药的混配产品,加大生物农药及综合防治措施的宣传普及。
郭荣表示,生物农药使用选择时机很重要,比如天敌使用应在前期害虫种群量少、密度低的时候使用,不能当作应急手段。
针对企业对生物农药积极性不高的现状,李健建议,应该对生物农药加大补贴力度,给生物农药登记开绿灯,缩短审批时间和减免登记费用,鼓励引导生物农药发展。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调研员黄辉说,农业部将扩大生物农药的推广应用试点,探索新的补贴方式,采取以合作社为平台、经销商为纽带、统防统治组织为载体等方式规范补贴,推动生物农药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