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农村能源生态建设工作造福于民

本报讯【本溪日报记者田贺】近日记者从市农委获悉,我市农村能源生态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果,目前全市已累计建设农村沼气池1.7万户,建设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工程30处,安装生活质成型炊事燃料炊事采暖炉8000余台,每年可保护森林植被60万亩,有40%的农户从农村绿色能源建设中获益。

为保护农村生态环境,近年来,市农委积极探索发展绿色能源模式,把生物质成型燃料炊事采暖炉项目、农村沼气工程、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等生态能源建设工程作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抓手,先后在本溪满族自治县碱厂村、全堡村和桓仁满族自治县桓仁镇、普乐堡镇等地以试点的形式推广这些农村新能源建设项目。其中生物质成型燃料炊事采暖炉项目采用反烧原理增加燃程,可节煤率高达50%,且兼具炊事、烧炕、取暖三种功能,所用的燃料大都为秸秆、豆杆等,便于农户就地取材,达到废物利用的效果。农户只要拿出千元费用,就可以安装一个这样新型的炊事采暖炉。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工程是用农作物秸秆、稻壳、玉米芯、林木剪枝、锯屑或其他农业生产、加工剩余物等生物质为原料,通过热化学反应产生生物质燃气,经净化后通过管道集中供应到每家农户家中。一公斤秸秆可以产生2立方米的燃气,这样算来,每户每年可节约薪材1.5吨,全市可实现年节约薪材7500吨。

“去年冬天我们家过得可老享福了,屋里像城里的地热房一样暖和,而且还省了不少柴火,感谢政府推广这种新型的炊事采暖炉。”4月29日上午,正在使用新型炊事采暖炉做饭的田师傅镇全堡村村民韩玉祥告诉记者。据了解,目前,生物质成型燃料炊事采暖炉项目已在本溪满族自治县和桓仁满族自治县推广8000多户,实现年节约薪材8850吨。

为了改变农村生活用能方式,市农委还集中在本溪满族自治县、桓仁满族自治县、南芬区、明山区等部分地区,推广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工程和户用沼气工程。这项技术在本溪满族自治县推出后,彻底改变了农村生活中靠燃烧薪柴和秸秆的传统生活用能方式,实现了“两人供气,全村做饭”的局面。而对于农户较为分散的农村地区,市农委则积极推行户用沼气工程,同时聘请专家提供现场的安装指导和使用说明。据了解,一个四口之家的农户只要安装一个8平方米的沼气池就可供全家生活,在有效利用生活垃圾和秸秆的同时,还可每年节约薪材1210千克。

(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