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极地科学家首次发布南极冰架崩解数据
5日,北京师范大学极地研究中心成立,该中心首次发布2005—2011年南极洲冰架崩解数据集,这是迄今人类对南极冰架崩解做出的最精确和细致的度量,该成果揭示了南极冰架崩解和退缩机制。
同时,这项成果还有望解释以下几种国际上极地与气候研究中的热点与难题:南极冰架的崩解与海平面上升有着怎样的关系?南极海冰不减反增,与冰架的崩解之间是否存在必然联系?尽管二氧化碳排放越来越多,1998年以后全球变暖却出现停滞,这与南极冰架之间是否存在关联?
南极冰架的“健康”与全球海平面的高度变化息息相关
平均厚度达2000多米的南极冰盖,贮藏了地球表面72%的珍贵淡水资源。在重力作用下,冰从南极内陆高原向海岸缓缓流动,其伸向海面的部分被称为冰架,冰架断裂则成为冰山,冰山最终在大海中消融。
冰架就如同一个个巨大的“瓶塞”,有它们的存在,就可以阻止或者减缓冰盖向海水中流动的速度。而如果因为崩解或者融化使得冰架退缩,则南极冰盖向海水中流动的速度将加快,冰盖融化,从而导致海平面上升。因此,南极冰架的“健康”状况在南极冰盖物质平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与全球海平面的高度变化息息相关。
冰架崩解是南极冰物质损耗的主要途径之一。此前的研究表明,气候变化下,更暖的深层水流入到南极冰架的底部空腔内,加剧了冰架底部消融导致冰架变薄。但是,南极冰架崩解与底部融化对冰架减退的贡献率以及相互联系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北京师范大学极地研究中心主任程晓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多年来坚持不懈地开展南极卫星遥感观测研究,收集了2005—2011年南极洲外围地区逾万幅雷达卫星的影像资料。通过对这些海量的原始资料进行精细化分析解读,精确测量了环绕整个南极面积大于10平方公里所有的冰架空间尺度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崩解事件。“这相当于为南极做了一次全面的健康体检。”有专家评价。
程晓团队研究发现,南极大陆周围一些大冰架缓慢增长的同时,许多尺度较小的冰架崩解加剧,正快速萎缩,这些频繁发生崩解的冰架同时也在变薄。该发现意味着冰架崩解是被科学界忽视了的冰架物质流失的一个重要因素。
南极冰架的“健康”与日常生活、国家经济发展关系密切
据了解,目前,国际上对于冰架崩解的研究非常多,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方向是探究南极冰架崩解与南极海冰不减反增之间的关系。
许多人都认为,全球气候变暖,海水中的冰应该越来越少。可奇怪的是,北极海冰面积的确在大幅减少,但南极的海冰却出现增多的趋势,近年来各国的科考船也频繁出现在南极被海冰围困的现象。这是为什么?这与南极冰架的崩解是否有着必然联系?
程晓介绍,有一种猜想是,随着冰盖底部的融化,冰架的崩解,更多淡水进入海洋(冰的成分是淡水),海水被稀释,盐分降低,就更容易结冰(海水盐度越大,凝结温度越低)。而在海水结冰的过程中,释放出盐分,海水密度变大,就会往下沉,进而阻断南极冰盖下方暖的海水向上翻的速率,这就反过来导致南极冰架底部的消融变弱。因此,南极海冰增多与冰架崩解之间到底什么关系,是包括我国科学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科学家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海冰融化对气候的影响巨大,海洋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远远大于海冰,如果海面上没有冰,那么地球表面吸收热量会显著增加;反之亦然。因此,冰、海、气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关系十分复杂。”程晓介绍。
谈及这项科研成果与我们生活的关系,程晓介绍:1998年以来,全球地表平均气温上升停滞,这被学术界称为全球变暖停滞现象,历史上也有过。
从常理分析,随着温室气体的排放越来越多,气温应该不断升高,但为何温度升高发生停滞?是周期性的,还是其他原因所致?现在有一种猜想,热量被南极吸收了。我们知道,南极的冰盖是十分巨大的,目前监测到的大的冰架面积达3000多平方公里,有8个北京市海淀区的大小。如果能通过科学研究证明这一点,那么就能说明地球有着强大的自我调剂功能,温度不会一直线性地往上升,热量会被极地冰盖和海洋等吸收。如果这个猜想能够得以证明,那么对于我们生活的影响,对于世界各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都将是十分重大的。(原标题:北师大科研团队分析逾万幅南极洲外围雷达卫星资料 南极冰架崩解有了数据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