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最光荣:育种产业的逐梦人——季核亮

走进耕耘种业公司,记者见到身穿蓝色工作服的季核亮正蹲在育种大棚里指导工作人员给菜花种子授粉,平头、黑脸、手粗、嗓门大,浑身上下透着淳朴与执著。

忙了半个小时,满头大汗的季核亮带着记者来到隔壁的芹菜大棚,他一边用特殊的测量工具检查着芹菜的长势。一边和记者说,这是他从去年开始着手培育的一款最新的芹菜品种,成功之后将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新法宝”:“我都起了名了,叫季庄药芹,这种芹菜就是完全咱小时候吃的那种,一闻特别清香,我从别处搞的地方品种,自己经过提纯,比较稳定了,我想什么呢,现在要是想让农民收入很高的话,你必须走品牌,品牌农业。”

“品牌农业”一直是季核亮追寻的农业发展方向,而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就是要掌握核心的育种技术、拥有优良的籽种产品。从小在北辰区季庄子长大的季核亮,从童年时代开始跟随父母干农活,所以田间地头的酸甜苦辣他都深有体会,“如何提高农民兄弟的收入”更成为了季核亮成年之后经常思考的问题。

2002年,已经是天津蔬菜研究所正科级干部的季核亮决定辞去工作,回乡创办育种公司,他想要亲手培育出高产优质高效的籽种,带着乡亲们一起走上增收路。

创业之初,为了让蔬菜新品种适应高温高湿环境,季核亮远赴云南偏远地区设立了一个占地15亩的育种基地,那是元谋县一个傈僳族的小山村,每年他要有四个月在云南度过。每次出行,都是穿梭在崇山峻岭中,山是长满野草和荆棘的陡坡,脚下就是呼啸奔腾的金沙江,季核亮的脚底不知磨出了多少个血泡,双臂不知被荆棘刮出了多少道口子。季核亮回忆说:“云南繁种比较艰苦,我们睡那床,他就拿拿俩木头棍子,拿砖马起来,弄点木头棍子,板子,然后铺点稻草,再铺点面单子什么的,就睡那了,屋子都没人睡,晚上他那地方热,老鼠啊,蛇,出动了,你睡睡觉,老鼠从你身上爬过去,一睁眼蛇在你脑袋上。你在少数民族地区,你得入乡随俗啊,吃,一般人去基本上就吃不下去,都是苍蝇,那饭里,一个碗上得落几十个苍蝇,但你要不吃,你就融入不了他的环境,你不怕,吃,不怕脏不怕什么的,他就觉得可交,干事好干。你要嫌脏,他下次就不理你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年艰苦研制,新品种芹菜——“艾菲尔”打响了头炮,无论是产量、品质还是抗病性都优于国外品种,价格远比国外籽种便宜。在季庄子、刘快庄等村试种之后,增收效果显著。与此同时,季核亮积极探索公司与合作社联营的新方式,组织临近村镇的三百多户农民成立了良种繁育合作社。合作社成员孟昭宝告诉记者,他的家里有十几亩地,以前都是用来种植玉米,一亩地一季的收入也就是五六百块钱,再去掉种子、化肥、人工,纯利润就剩两三百块钱。不过从2004年开始,他的生活发生了改变。

乡亲们增收了,可季核亮并没有沾沾自喜,他深知:只有种子走向全国,让更多农民依靠“耕耘”牌种子走上致富路,才是真正的成功。他利用每年去云南繁种的机会,跑遍了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的种子市场。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外地民营小公司,推广籽种的难度太大了。季核亮说:“基本上经常被拒绝,就无头苍蝇乱撞,3935最深刻一次是我去江西,06年是05年,坐公共汽车从火车站,包搁我腿上了,我穿着西服,我出门很小心,钱啊,身份证什么的,我就这样的,俩手一叉,把包搁前头,钱都在这兜里了,西服前头的上衣口袋里,在那看完客户了,拜访完了,又回来了,坐车,我得买票啊,我一摸这兜,上衣口袋西服兜,哎呦我说身份证没了呢,好么我一看上衣口袋那衬,让小偷给拉的锯齿似的,身份证丢了,我走不了了,给我急得,最后掉衬里了,我说小偷真高,万幸,他要有钱就直接偷钱了,我在这兜里。”

虽然辛苦,但是季核亮坚信,只要籽种质量好,一定能打开市场。果不其然,他的芹菜新品种在贵州首先打开了销路,很快便占领了整个西南地区,进而走向了全国。

如今,耕耘种业的籽种在全国推广种植面积已达到一百万亩以上,部分品种也已经远销海外二十多个国家,季核亮创办的耕耘种业成为天津民营育种企业的“标杆”。而季核亮也不再是创业初期的“光杆司令”,身为总经理,手下有一帮研发和销售人员,还聘用了二十多名季庄子村民在育种基地当产业工人。不过随着天津的发展,农民不再单纯以种地为生,每个月几千块钱的收入已经不能再吸引他们付出辛苦来繁种了,所以如何在当前形势下让更多农民受益,季核亮又把目标锁定在了季庄药芹上。

季核亮说,公司的发展除了自己的辛苦奋斗以外,和政府的支持也密不可分,近几年,仅北辰科委每年给的研究课题经费就有不到二十万,有了这些钱,他可以更好地用于种子的培育研发,带动更多的人一起致富。

民以食为天,农以种为先。“用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是季核亮的座右铭,而离“梦想永差一步”则是他为“促农增收”而奋斗的不竭动力,他要在这条路上长久的走下去。 (山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