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排生产要多问种子行情
发表日期:2015-05-06 02:28AM 阅览次数:
在新发地市场上,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一部分蔬菜供应过剩与另一部分蔬菜供应短缺的现象同时存在;一部分蔬菜供应过剩与供应短缺交替出现。去年春季,出现“卖难”现象的蔬菜品种较多,包括产自四川、重庆、湖北的白萝卜,产自河北、北京、天津的芹菜,产自湖北、河南、河北、北京的菜花等。今年春季,出现“卖难”现象的蔬菜品种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大葱和冬储的土豆上。
2015年4月30日,新发地市场上大葱的批发价是0.3~0.7元/斤,4月1日的价格是0.4~0.5元/斤,月末比月初上涨11.11%。去年同期的价格是0.3~0.9元/斤,年同比下降16.67%。
实际上,从去年4月份开始,大葱的价格始终在低位运行,今年年初表现得更为明显。北京市场上冬春季的鲜葱主要由福建、浙江、上海供应,同时还有山东、河北、天津的冬储大葱。从福建、上海运抵北京的大葱,批发价只有0.4~0.5元/斤,这个价格对经销商来说,甚至不足以支付起葱、剥葱、包装、运输的费用。批发商挣不到钱,葱农更是没有收入。
通过对比近几年大葱价格走势可以看出,大葱同样存在着供应过剩与供应短缺交替出现的现象。这种短缺与过剩交替出现的现象,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大小年”现象,是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调控的结果。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农产品的生产是由农户自行安排的,而农户小生产的经营模式与农产品供应大流通的模式存在着比较明显的不匹配现象,这种不匹配势必造成某些农产品供应的不稳定。相关部门曾经尝试过对农户的生产给予引导,但是收效甚微,目前还不能形成一个行之有效的预警机制,这种“大小年”的现象暂时还是难以避免的。每当我们看到农户生产的农产品出现“卖难”现象的时候,总是比较痛心的;每当我们看到消费者对部分农产品价格过高出现抱怨的时候,也是比较焦虑的。农产品的价格是生产出来的,调控价格就应该从调控生产入手。
有些业内人士曾经建议农户,在安排生产的时候应该进行逆向思维,不要因为今年价格过低明年就不种了。这种建议其实并不完善,大葱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去年春节大葱的价格相对较低,今年逆向思维了,价格更低。实际上,根据我们在市场工作多年的感受,我们认为,农户在安排生产计划的时候,一定要调查种子的销售情况以及相关的农资销售情况。一旦种子出现热销或者相关农资出现热销,这种农产品上市时往往会出现“卖难”。所以农户在安排生产的时候,应该尽量回避热销的种子和农资。 (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