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农业融合发展大有可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农业提质增效的引擎。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经济的蓬勃兴起,对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具有重大影响,大大改变了传统市场竞争的格局和发展模式,为现代农业发展,尤其是特色效益农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进入信息化时代,谁掌握了技术变迁的主动权,谁就可能抢占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互联网的最大特点是去中心化、去层级化,弱化了时空制约,减小了区位影响,为农村和边远地区提供了跨越发展的契机。信息技术是经济增长的倍增器,其广泛应用可大幅提高农业生产力和农业经济效益。一些地区通过信息化应用,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加快农业装备智能化、农业生产自动化、农业经营管理网络化进程,大力发展物联网、电子商务,涌现出一批淘宝村、淘宝乡,提高了农业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
推进农业领域的信息化应用,当务之急是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目前,重庆市农村信息技术应用总体水平明显落后于城市,据调查拥有计算机的农民家庭不足1/3,城乡“数字鸿沟”是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一道“坎”。因此,应从软硬件薄弱环节入手,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和信息网络,推动宽带进村入户,增强人才技术支撑,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应用尽快向农村和贫困地区延伸,夯实现代农业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
以信息化带动农业发展,重点可在电子商务上做文章。过去,由于信息不灵、渠道不畅,小农户与大市场脱节,农产品流通成本高、效益低。互联网营销是解决农产品“卖难”“价低”的有效途径。重庆农村面积广、农业资源丰富、特色农林产品多,要高度重视信息化的巨大作用,为农特产品、庭院经济、乡村旅游开辟网络销售渠道,使农民足不出户就能把产品和服务卖到全市乃至全国,改变过去田间地头等卖、提篮吆喝叫卖的状况。依托互联网平台,大力发展直销和订单农业,打造“从田园到餐桌”的完整产业链、安全生态链、灵敏需求链和快捷供应链,使“小生产”对接上“大市场”。
以信息化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从而推动农业现代化,既是运用的过程,也是创造的过程。信息技术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能培育出大量新的经济增长点。要运用互联网思维对消费者、对产品、对市场进行重新审视,推动农业生产、组织、管理和商业模式的全方位创新,不断提高农业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水平。要以互联网为载体,引导农业跨产业、跨行业融合,催生新的产业业态,实现农业产业链的拓展和价值链的提升。
在新一轮竞争态势下,全市各区县都要因势而动、顺势而为,扎实做好信息技术与农业农村发展深度融合的大文章。特别是生态涵养发展区和生态保护发展区,要积极探索以信息化引领绿色发展、特色发展,带动本地区经济提档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