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昌:通村客运为农村发展"添油加速"
农村乘客进城购物归来易石轩摄
通村客车行驶在乡村道路上易石轩摄
中新网宜昌4月27日电 题:湖北宜昌:通村客运为农村发展“添油加速”
作者 刘良伟 郭晓莹
宽阔的马路,优美的景致,一辆辆巴士穿梭在乡村田园之间,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这是记者日前在湖北省宜昌市各乡村看到的景象。得益于“村村通客车”工程的实施,边远地区的农民坐上了“方便车”、“经济车”、“安全车”,出行更便捷,城乡交流更频繁,资源流动更顺畅,为农村发展“添油加速”。
农民出行便捷起来
“廖家垭村是当阳最偏远的村,这样的村都通了客车,我们还有什么借口不能实现村村通客车?”当阳市交通局局长杨兴中的一番话,引来一片叫好声。
廖家垭村位于当阳市最北端,南面的漳河水库成“S”型将其隔离成一个半岛。全村1104人,因基础设施差、地广人稀,无客车、过河贵等问题,出行十分困难。
“村村通客车”活动开展以来,当阳市将解决廖家垭等3个库区村出行难问题作为重中之重进行办理。交通部门通过统筹协调,确保水陆班次的无缝对接,2800多库区群众出行不再难。
2015年初,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村村通”客车的工作部署,这对于像廖家垭村这样不通客车的小山村来说,多年的盼望有了结果。
宜昌市交通运输局局长马宏彦说,宜昌“七山两水一田”,集库区、坝区、山区于一身,全面实现村村通客车的难度大,必须广辟渠道,因需制宜破解通车难题。截至目前,该市筹资4.8亿元实施村村通客车工程,全市行政村通客车率已达93.5%。
城乡资源流动起来
“路通了,车来了,柑橘、鸡蛋都可以拿到城里去卖个好价钱了。”枝江市胡家畈村二组村民贺必元乐呵呵地说。客车直达家门口,进城出村方便了,贺必元也从中嗅到了商机,他计划着多种些菜,多养些鸡,拿到城里去买,顺便从城里捎带一些东西回来,再把家里打扫打扫,准备在这个“五一”迎接城里的游客吃农家饭。
“村村通客车”工程的实施,不仅宽了路,通了车,更让城乡的资源流动起来,打通了产业路,打开了致富门。
“通村客运在解决客流的同时也解决了货流的问题。”马宏彦说,通村客运让农村道路由静脉变成了动脉,人流、物流、信息流通畅,城乡两端的经济被搅活。依托“村村通客车”工程,宜昌交通运输部门积极推动农村物流发展,因地制宜探索了多种农村物流新模式,通过“农村货运班线、客货联盟、多部门资源共享、交农共建、交邮共建、产业化对接、公共物流信息网”等试点示范引路,分类推进,较好解决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和“最初一公里”问题。
秭归县以华维物流公司为龙头,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为载体,村级物流服务站为节点,建立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体系,实行定时定点定线定车的四定货运班线模式,目前,物流网络覆盖12个乡镇,辐射186个行政村,计划到2015年底建成集交通、商务、供销、邮政、快递“多业融合、多点合一”的村级服务平台30家,其经验被广为推广。
“内外兼修”谋长远
“客车开通了,既便宜又方便,可是坐车的人这么少,会不会过一阵子就停开了?”远安县蔡家沟村村民段玉梅对通村客车能否长久运营下去表示担忧,她害怕通村客车如果停开,自己又要租摩托车送孙子进城上学了。
“百姓的担忧不无道理,我们必须建立并完善长效机制,让通村客车开得通、留得住、开得远。”马宏彦说,“村村通客车”延伸的一些偏远乡村,路途远、客源少,须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方参与的原则,探索建立长效保障机制,坚持“内外兼修”破难题。
马宏彦介绍,为练好“内功”,宜昌各地广辟融资渠道,拓宽乡村道路,增加候车站台,实施农村公路安保工程,以提高运输功效,赢得市场;另一方面,通村客车运营企业科学合理调配班线,健全完善客运网络,对客运线路进行冷热搭配。同时,通村客车根据市场需求,向物流等行业拓展,提高增收空间。
除了练好“内功”,还需借助“外力”,通村客运是民生工程,是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的重要途径,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宜昌各地因地制宜,实施资源整合,为通村客运线路运营消除部门、区域壁垒,并对部分亏损较大的线路实行补贴。
枝江市将农村公路养护员、水利设施维护员、农村垃圾清洁员三员合一,整合资金集中使用,建立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管养长效机制,有效保障了道路通达条件;山区县市财政补贴农村客运车辆周末接送山区学生上下学,确保山区农村学生班车长效运行;秭归县落实500万元用于农村客运车辆保险、安全监控、经营亏损补贴,这些长效机制的建立,让营运班车师傅安心,群众放心,政府乐见其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