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持续人工增雨解甘肃沙尘暴策源地生态危机
(记者 冯志军)近5年来,甘肃在河西走廊东段祁连山区腹地持续实施人工增雨作业,使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当地年均降水量大幅增长。尤其是随着石羊河流域下泄水量增加,中国沙尘暴策源地之一的民勤县沙尘暴次数近年骤减为年平均不到1次,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少的时期。
记者23日从甘肃武威市官方获悉,2010年至2014年,武威共投入约1220万元人民币,联合甘肃省气象局持续开发祁连山空中云水资源。目前,当地人工增雨作业覆盖面积达6000平方公里以上,作业体系已初具规模。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基地的集成化、规模化、协同化效应已初步显现。
位于河西走廊东部的武威市所处石羊河流域,是中国内陆河流域人口最密集、水资源严重匮乏、用水矛盾十分突出、生态环境极度脆弱的流域之一,也是全国乃至全世界极度干旱缺水的地区之一。
对此,甘肃武威市气象部门近年来不断拓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增雨和蓄水功能,一年四季不间断作业,作业区域覆盖南部祁连山区河流、水库等水源源头和北部重点生态、农业需水区。
据统计,2011年,武威全市平均降水量达325毫米,比历年偏多25%;2012年偏多21%,其中增雨作业重点区域——祁连山东段沿山区降水量达592.9毫米,比历年同期偏多46%;2014年偏多25%,其中局部山区偏多40%以上。
甘肃省气象局官员此前表示,位于石羊河上游的祁连山区有着非常丰富的空中云水资源,由于受地形地势影响,通常大多数水资源无法降到地面,而石羊河下游又面临着严重缺水的局面,人工增雨雪作业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
由于下泄水量的增加,干涸51年之久的石羊河尾闾民勤青土湖2014年水域面积达22平方公里,地下水位亦回升显著。自然降水的增加,促进了沙生植被的恢复生长,有效改善了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沙尘暴范围缩小、时间缩短、次数显著减少。
民勤县沙尘暴次数由1981至2010年的年平均17.9次减少为2011至2014年的年平均不到1次,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少的时期。流域生态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民勤盆地地下水位停止下降,局部区域开始回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