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测序正当时:强力荐书《DNA:生命的秘密》

导读:

2014年是基因测序的元年,2015年则是基因测序的大年。在属于生命科学的世纪里,遗传学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和基因治疗的医学前景等更是与我们的生命质量密切相关。昨天是世界读书日,作为生命科学的主流媒体,生物探索强力为读者荐书《DNA:生命的秘密》。


詹姆斯·杜威·沃森(James Watson)是享誉当今学界、有着"DNA之父"之称的美国著名生化学家,因发现DNA双螺旋结构而于1962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50多年前,DNA只是少数专家感兴趣的深奥分子,世人几乎对这种简单而完美的“双螺旋”一无所知;50多年后的今天,遗传学逐渐地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成为改变我们众多生活层面的核心科技,它贯穿并引领了包括生命、医学、农业、食品、军事、卫生等多个领域;它几乎无处不在,尤其守望着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它昭示着与我们的生命质量密切相关的基因治疗等医学前景……


《DNA:生命的秘密》原版封面

昨天(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在21世纪这个属于生命科学的世纪里,《DNA:生命的秘密》(DNA: The Secret of Life)是一部站在历史高度,具有承前启后意义的巅峰之作。

沃森教授站在其50多年科学研究经历的基础上,以无比广阔的视野讲述了遗传学的历史与未来,带领我们全面地认识了这一新兴科学领域。

通过阅读《DNA:生命的秘密》,我们了解了DNA的发现并非一帆风顺,它既是意料之外,也是在情理之中,它是必然因素与偶然因素的合力结合,因为幸运之神永远眷顾那些有准备的人。

在DNA的双螺旋结构发现与深入研究中,沃森和克里克以及在比他们更早的那个生命科学与神学交互混杂、相互驳斥而又彼此印证的年代的科学巨匠们,犹如一道流星划过深邃的夜空,指引了遗传学和现代医学前进的方向。

《DNA:生命的秘密》不仅涵盖全面而且重点突出,深入浅出又幽默诙谐,阅读此书你将轻松了解遗传学史上最重要的知识和事件。不同于其他科普作品,它不仅告诉我们事实与真相,更提出了问题与挑战,从而引发我们去做更深入的思考。

《DNA:生命的秘密》是一部关于遗传学的简单历史,以孟德尔遗传定律为开始,到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再到最终人类基因组图谱的完成,这过程堪称跌宕起伏——其中不乏合纵连横,斗财斗智,充满完美合作的同时也充斥相互拆台,甚至有时一项科学研究的完成似乎全看运气……

《DNA:生命的秘密》也是一部关于科学天才的有趣故事,他们是天才,但同时也是普通人——有人笃信宗教;有人是社会主义者;有人喜欢越野机车;有人酷似摇滚乐手;有人把爵位都不放在眼里;有人为了自身利益不顾人类福祉……

《DNA:生命的秘密》还是一部包含了轰动当时的社会经典案例全集——希特勒那臭名昭著的种族主义就是起源于科学家所谓的“优生学”吗?克隆人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吗?基因改造食品到底安不安全?当克林顿总统宣布人类基因组草图的完成时,人类已经在扮演上帝的角色了吗?辛普森杀妻案中,DNA技术到底是在公平执法还是放走了罪犯?人性本恶还是本善?

《DNA:生命的秘密》更是一部事关人类医疗前景的未来之书——哮喘、老年痴呆症、精神分裂症、先天性心脏病、糖尿病、癌症,以及艾滋病等种种困扰人类生活、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都会在遗传学不断发展的未来得以预防和治愈吗?现在我们不能解决的困难在何处,是客观原因还是人为原因?科学的道德标准和社会的道德底线相差十万八千里吗?到底是什么力量阻碍了遗传学在医疗上的贡献?


《DNA:生命的秘密》中文翻译版

“如果我们能无惧地接受DNA所揭露的真相,就不会再为我们子孙的未来而绝望悲叹了!”这是沃森在《DNA:生命的秘密》这本经典巨著上留下的印记。

熟读《DNA:生命的秘密》之后,你将发现科学的探索是孤独的,但始终有你一同前行。

DNA的发现是一个有关伙伴和团队的故事:我把后背留给你,但你取代不了我的位置,这才是一个合格的团队。在一个领域的探索中,很多时候团队的每个成员必须独立解决自己擅长的那部分工作,但又必须和伙伴的工作相互补充和印证。

沃森曾这样叙述“双螺旋”发现过程中他和克里克分别担任的角色:“我花了整个下午时间,用纸板制作这些构造成分的图样”、“试着拼凑出全貌”、“我很快就发现,有一种简单的配对法搭配得恰到好处”,“这种配对方式简单而完美,几乎可以确定不会有误”。

这是一个主角形象:孜孜不倦地探索,兴趣盎然地进行各种尝试,与其说是在试验,不如说在玩耍。对克里克的定位,沃森也有间接的描述“我过去犯过错误,最好还是别兴奋过头,它还得通过克里克严格的检视才行”,“克里克一眼就看出了我的配对法隐含双螺旋结构,有两条相反方向的分子链组成”。

科学结论的设定,需要严谨的态度和审慎的思考:无论一个团队的成员多么才华横溢、天马行空,总会需要一些不同的声音审视或印证,克里克就是他们这个团队中的不同声音。

熟读《DNA:生命的秘密》之后,你将发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克里克对重要问题的错综复杂总是非常着迷。小时候,他老爱问问题,双亲只好买一套儿童百科全书送给他,希望能满足他的好奇心。结果这反而让他没有安全感:他告诉母亲,他怕长大时所有事物都已被发现,而他将无事可做。母亲向他保证,日后一定还会有一两件事等他发现。事后证明,她说的很准。后来,克里克成为医学研究委员会研究单位的专职理论家,每个月至少会提出一个新构思。

对科学未知领域的探索就是玩耍的过程,显微镜下千姿百态的细胞和统计图中生动的曲线给与的魅力和魔力让他们着迷;乐此不疲地反复设计、优化、调整、评价自己课题的各项参数和指标也正印证那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熟读《DNA:生命的秘密》之后,你将发现“怀疑是科学进步的源动力”。

今天的世界学术界总是关心“学术不端”等问题,科研界充满着功利与浮躁。找个阳光的午后,泡壶绿茶,静下心来,看看在那个科学巨匠层出不穷的年代,科学家们是如何在发现、被怀疑、验证、修正、再怀疑……中找出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成果,想必这能让你进入一种“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美好世界。

犹记得1902年,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的学生瑟顿和在德国进行独立研究的波弗利分别发现孟德尔的“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并促成了后来的生物革命,被称为瑟顿-波弗利(Sutton-Boveri)染色体遗传理论。

但胚胎学家摩根却全然不相信瑟顿-波弗利(Sutton-Boveri)染色体学说的学者之一,他认为瑟顿-波弗利理论不足以解释我们在大自然中观察到的变异现象。通过他的实证,遗传学实验史中最成功的动物模型“果蝇”登上了科学的舞台,举世闻名的“性联遗传”规律诞生了。

而后基因就突然成为实际存在的物质,且位于用显微镜就可以实际看到的染色体上,让我们对生命本源的认识又更近了一步。

熟读《DNA:生命的秘密》之后,你将发现成功只属于活下来的人。


Rosalind Franklin

在DNA模型建立计划的四位主要科学家中,只有沃森、克里克和威尔金斯在1962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殊荣。

出身剑桥的年轻女性科学家富兰克林(Rosalind Franklin)在此4年前已经因卵巢癌而不幸早逝,享年37岁。

一直以来,诺贝尔奖的单一奖项的获得者都不超过三个人:倘若当时富兰克林还在世,势必要在她和威尔金斯之间做出选择。

大多数后世研究者认为,倘若当时富兰克林还在世,她也会出现在诺贝尔奖的名单中。

十年方可树木,百年才能树人——《DNA:生命的秘密》也提醒了科研者们在努力追求科学高峰、事业成功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身体、珍惜生命!

本文来源于:生物探索

欢迎关注中科紫鑫人事招聘相关信息:http://www.ngscn.com/index.php/Job/emplo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