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安徽小麦良种补贴政府招标政策的取消

安徽省从2007年开始实施的小麦良种补贴政府采购政策,从今天开始正式宣告政府招标模式的“寿终正寝”。当这个消息通过政府网站公开的时候这无异于一枚重磅炸弹,在种业界迅速扩撒,一石激起千层浪,政策的巨变,势必导致几家欢乐几家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对于政策的调整,官方给出的定义和解释如下:该项措施有效推动了小麦主导品种的使用,为夏粮连年增产奠定了基础。据省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按中央要求,取消小麦良种省级统一采购,是因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革新补贴方式的举措,将进一步提高良种补贴效能。

业内人士的感触:
而这一政策因涉及到政府、企业、农户,牵涉大,涉及面广,无疑可以排在农业影响力头一位。 这一持续了八年的“惠农\&\#39\;政策,在行业内也是贬褒不一。笔者因为从事种业,一直伴随着并参与到这一政策,从上到下多方位全面接触,亦是感慨颇多。

与业内多位大凯私下交流,支持者占多数。只是感慨政策的调整和出台还是迟了,甚至有言者,当时政府就不应该插手采取政府招标采购补贴,是倒行逆施,是对市场赤裸裸的“qiangjian”行为。

而与政府官员的私下交流中,他们对该项政策也饱以诟病,应酬多了是最多的抱怨,而不同层面的“压力”则是无形,无时无刻无不为之烦恼不已,头痛不已。一旦关系考虑不周到,往往会给工作带来很大被动。

政策的弊病
政府公开招标,表面看起来很阳光,但实施过程中,暗流涌动,权力寻租遍地开花,一个把持不好,就把自己交代进去了。从近几年几个县的农委官员被逮无不都是因为牵涉到这一方面的权力寻租,因其滋生的腐败而导致落马。

这一政策的实施,把原本还比较干净的农村基层村级、乡镇一级的政府组织全部拉下水。原本清水衙门的县农委成了企业的寻租对象,原本没有多少油水的县级农委现在也是经费可观;掌握实权的更是肠满肚肥。就连村干部也把自己掌握的土地面积明码标价给企业,或者价高者得。

种子企业为了实现自己的品种中标,公关成为了每个企业必不可少的“营销”手段,各种手段五花八门:借着考察之名,笔者知道有点让土地面积大一点的乡镇干部港澳游都给安排过,考察品种时送一点礼品和红包那都是稀松平常的事;托关系找后台更是让政府官员头痛不已,个别县连县长、书记、政法委领导都要亲自过问,所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真是一大奇观。

且不说政府招标手续之复杂,过程之繁琐,以及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损耗以及浪费。为了将项目置身“阳光”之下,品种示范、选择、抽样、招标、竞标一切的一切都是走过场,都是皇帝的新衣,实际大量工作还是围绕政府公关这一个核心开展。 由于县级主管部门有品种招标具体方案的选择及落实权力,招标时模式就五花八门,显得很“灵活",谁能够游刃有余自然是离核心最近的人或者企业。只是作为企业,有苦难言,不得不活在潜规则之下。

且不说政府招标对权力寻租提供了土壤,这一政策最大的缺陷,在于其后知后觉。农业生产资料不同于一般的商品,订单一下,企业的机器马达立即开动,产品就能通过生产流水线出来。小麦只有头年生产,下一年才能有种源。而招标因为财政预算只是当年,不能提前运作,而企业也不能保证自己的品种就能入围,对于生产计划的落实有很大的拍脑袋赌注式生产的成分。一旦不能够入围,受招标影响,市场化的空间已经很小,就逼迫着企业千方百计走“独木桥”。

客观来讲,安徽省小麦良补招标政策的实施这8年来,实现了小麦产量多少连增的"喜人"局面,亦没有出现特别重大的责任事故,这就成了安徽省,在周边县纷纷取消政府招标而其一直坚持和强调的原因。殊不知,这与小麦常规种子的属性,本身风险较低有很大关联,也因为新品种的推陈出新及农业技术发展的必然规律。强调小麦良种补贴政府招标的作用未免有点太过于牵强。

然而,还是有种子经销商因为不能入围,带着老百姓上访省农委的极端事例,也有发芽的小麦进入良补闹出老百姓对政府采购品种不信任,更有甚言,当消息一出台,就有人高呼因这项政策要查一下原农委主任。。。而因这件事落马的官员已经是接二连三。如果不立即停止政府招标,我们将会地发现更多的官员高台跳水。

而这一切,原本只要交给市场,让市场支配,让企业成为主角,风险和利益让企业自主承担;政府只需监督和管理。

政策红利给了谁?输送到了哪里?
安徽小麦良种政府采购项目实施后,谁是最大的受益者?农民?企业?政府?不尽然,不全对。
造就了几个大的企业,有着良好的政府背景或者国企就近水楼台先得月,或者地方性企业,比如说,安徽wanken。如果没有这一政策,会不会有今天这样的皖垦,大家心知肚明;比如一些原县级种子公司改制的fshuo等。比没有政府资源的企业获得更多的政策红利。
造就了几个大的品种,比如说,良星66,济麦22。
好品种一定是企业经过市场运作,老百姓认可的。但是大公司确实是得益于政府这一推手,获得了政策红利,希望他们借助这一机遇,迅速调准思路和战略,脱离温室培养,走进完全开放的市场竞争浪潮之中。

安徽小麦良种政府采购项目取消后,谁将是既得利益最大的受损者?
答案很明显。
原有的政府招标,有一条“明文”规定,就是技术服务费。一直道不清说不明。农机推广中心或者县级农委的权利和义务就应该有技术服务这一项,而单收小麦技术服务费,无疑有搭便车之嫌疑。
拥有政府资源的种业“掮客”。笔者接触一个朋友,以前就没有从事过种业,因为政府招标,嗅到了商机,从这里面赚取了丰厚的“一桶金”,而一旦取消,其将从市场里捞不到一星半点油星,其本人亦对此不屑一顾,将会转战下一个目标。
已经对招标驾轻就熟的“企业”,一旦失去政府的支持,能不能适应市场的环境,还能不能创造惊人的业绩?我们将拭目以待。

结束语

可喜的是,这一政策在徘徊了很久,于今年及时得到了纠正,留给企业和政府的时间还很充裕,很多企业已经在积极应对,但愿不会倒退。。。

由于本文带有很强个人感情色彩,个别人士会有不适,请勿见怪。

超级小麦山农28来啦,超高产量,超级抗倒,超抗病害

双冠王安农591,更好管理,更宜机收,更高产量

豫龙凤1号,抗高温典范,抗青枯 能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