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峰教授做客水木清华生命科学讲座系列 讲述机体对细胞质中细菌和细菌毒力的先天免疫应答
4月16日,生命科学联合中心承办的第27期“水木清华生命科学讲座系列”在清华大学医学科学楼B323举行。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科研副所长邵峰教授为广大师生做了一场名为“Innate immune sensing of cytosolic bacteria and bacterial virulence.”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清华大学医学院祁海教授主持。
经典炎症小体是细胞质中介导caspase-1激活、细胞因子成熟和巨噬细胞参与的炎症坏死的复合体。邵峰教授为大家分享了其课题组三项关于细胞先天免疫应答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科研心得体会。首先,邵峰教授课题组研究发现宿主细胞中NLR (Nucleotide-binding domain and Leucine-rich Repeat) 蛋白中的NAIP家族成员是细菌鞭毛蛋白的炎症小体受体,同时也是细菌向宿主细胞注入毒素的部分(T3SS系统)的受体。NAIP与其相应配体的结合会促进它们与NLRC4的直接相互作用,导致宿主细胞caspase-1的激活和抗菌反应。
图为邵峰教授做学术报告。
邵峰教授课题组另一个重大发现是当外来病菌修饰或者失活宿主细胞中的Rho蛋白时, Pyrin(家族性地中海热疾病基因表达翻译的功能蛋白)能形成经典炎症小体,包括艰难梭状芽胞杆菌的细胞毒素TcdB引起的糖基化;FIC域细菌效应分子引起的腺苷酰化;肉毒菌C3毒素引起的ADP核糖基化;B. cenocepacia引起的脱酰氨基作用等修饰。邵峰教授认为,NAIP和Pyrin形成的炎症小体不仅对引发宿主炎症反应,发挥抗菌作用至关重要,而且还是区分致病菌和有益菌的关键机制。
在最后介绍的一项研究成果中,课题组实验人员证明炎症凋亡蛋白caspases,包括人类中的caspase-4/5和小鼠中的caspase-11都是细菌内毒素LPS的胞内受体。这项研究发现为抗败血症的药物研发提供了新的靶点。
图为讲座现场认真聆听的师生。
邵峰教授的报告幽默风趣,现场气氛热烈。报告结束后,在座师生与邵峰教授进行了互动交流。来自生命学院、医学院以及兄弟院校的百余人听取了本次报告。
人物简介:
邵峰博士,1973年出生于江苏淮安,199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2003年获得美国密西根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科研副所长。
邵峰博士长期从事病原细菌和宿主相互作用的分子机理研究,近年来在对多种重要革兰氏阴性致病菌的毒力机制以及宿主抗细菌天然免疫防御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原创性发现:在病原菌感染领域鉴定出多个病原菌毒力蛋白具有全新酶学活性,通过新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抑制宿主免疫防御;在抗细菌天然免疫研究中首次发现细菌内毒素、鞭毛蛋白以及病原菌三型分泌系统的胞内天然免疫受体,并鉴定出家族性地中海热自炎症疾病蛋白为天然免疫模式识别受体,感受病原菌对机体Rho蛋白的修饰和失活。这些系统性原创发现为抗感染药物和疫苗的研发提供了新思路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邵峰博士在上述领域已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并获得多项国际和国内重要奖项,包括周光召基金会杰出青年基础科学奖、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国际青年科学家奖、国家杰出青年研究基金、国际蛋白质学会的青年科学家奖(鄂文西格青年科学家奖)以及吴阶平-保罗杨森基础医学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