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和国产种子份额趋平 "寿光种子"渐收失地

以“绿色、科技、未来”为主题的第十六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20日在寿光揭幕。本届菜博会展出的果蔬品种及栽培模式和新技术,尽显现代农业的神奇魅力。同时,由国内企业和科研机构自主研发的“寿光种子” 更是赚足眼球。打破“洋种子”垄断,积极培育国产新品种,种子自主研发的大旗,成为展会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国产种子研发上台阶

20日,走进菜博会9号展厅,经济导报记者立刻沉醉在满眼的绿意中。惠粉2号、红果一号、傲雪椒美……一如这些美丽的名字,在枝繁叶茂的掩映下,果实个个饱满诱人。

“这个品种是我们自主研发的,植株及连续坐果能力强,皮薄,光滑,有光泽,瓜柄顶端翠绿色,果肉浅绿白,肉质紧实,口感细腻,适合越冬温室栽培。”山东潍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销售经理马丽梅,指着一株硕果累累的丝瓜对导报记者介绍说。

种子是蔬菜产业的制高点,更是产业发展的牛鼻子。以往由于我国种业发展起步晚,种子企业小、散、弱,往往缺乏自主研发和竞争能力。

在展会现场,导报记者采访多个经销商了解到,目前在寿光种子市场,进口和国产种子份额正趋于持平。

“因为国产种子更适合当地土壤等生长环境,且具有价格优势,国产种子正越来越受到菜农的欢迎,销量也在慢慢上升。”寿光市广丰农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裴车亮对导报记者说。

正如9号展厅展示的蔬菜新品种多为自主研发,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寿光,国产品种研发的旗帜正日渐鲜明。

该市正在用科技撬开种业的大门,与国内外20多家科研机构强化合作,建设了育种研发中心和生物工程研发中心,扶持发展种子企业,全力打造“全国蔬菜种业硅谷”。

据悉,寿光依托蔬菜产业控股集团,注册1.5亿元组建了大型种子企业—山东寿光蔬菜种业集团有限公司,建设了2000亩育种实验基地,投资1700万元正式建设育种研发中心和专家公寓,设立了3个种质资源库,培育了10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蔬菜品种。去年,农业部与山东省政府在寿光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共同建设国家现代蔬菜种业创新基地。

前沿技术成风向标

菜博会上,农业前沿新技术正成为引领行业的“风向标”。

在10号展厅,由中国农业大学和寿光组委会共同开发的草莓采摘机器人正在现场进行作业。“机器手”在工业制造中应用日趋普遍,但是应用在农业采摘领域,还是激发了游客的极大兴趣。

“这款产品利用可靠性好、精度高的视觉系统技术,检测出所有成熟果实,精确对其定位,然后利用机械手和末端执行器的设计柔性和灵巧性,成功避障,提高采摘成功率,降低损伤率。”寿光组委会技术员马克文对导报记者说。

马克文同时说,虽然这款机器作业的速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但是它代表了一种农业生产变革的趋势和方向。

另外,被称为“前沿技术厅”的10号展厅,还集中展示了现代农业领域最先进的栽培模式。其中,植物工厂以科技长廊的形式,让观众感受蔬菜在人工环境下健壮生长的魅力;蔬菜自动化管理流水线通过计算机远程控制,水肥一体化全方位管理蔬菜。废弃物综合利用系统是利用沼气池对废弃蔬菜枝蔓、果实进行矸石发酵,利用沼气发电为蔬菜补光,又可释放二氧化碳,给棚内作物提供所需养分,同时提升大棚温度,沼液可用来喷洒蔬菜叶面或灌根,减少农药残留。

巨大的西红柿树、黄瓜树、巨人南瓜……蔬菜生产的巨大潜力背后是农业科技的巨大魅力。

本届菜博会还集中展示了农业生产技能技术。

“节水灌溉设备正走进平常百姓家。”在1号展厅,山东鑫正农业装备有限公司的销售顾问张有为对导报记者介绍说,以该公司生产的设备为例,以滴灌代替传统的漫灌方式,可以节水60%以上。同时,节肥、省药,极大地节省了生产成本。

一位参展的菜农算了一笔账:一套节水设备的投入在1000元左右,使用寿命为5年,平均每年200元,虽然看似增加了成本,但是因为同时节约了水、农药和肥料的投入,算下来成本并没有增加多少。

(责任王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