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断伸向粮食的“腐败黑手”

“仓廪实、天下安”。李克强到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考察调研时指出,要做好“广积粮、积好粮、好积粮”三篇文章。粮食是安天下之本,粮食安全更是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是的,我们手中确实有粮,但是现在辽宁、吉林两省有的粮库让我们不得不心慌。因为我们没有守住管好“天下粮仓”,粮食安全质量受到极大的威胁,让百姓为之震惊,引起舆论一片哗然。

早在2013年,中储粮可谓“屋漏偏逢连阴雨”,除火灾等重大安全事故外,又爆出骗补、贪污受贿、挪用粮食资金等丑闻,仅河南分公司就挖出了110名“硕鼠”,让人瞠目结舌,引发业界关注。

俗话说“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有过经验教训,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我们的过错,以利堵住黑洞挽救损失。要知道,国家粮食储备不仅涉及财政补贴,而且涉及粮食供应和粮食安全,按理说检查是非常严格的,除企业内部需要定期和不定期检查之外,财政、审计等部门也需要经常检查。那么,这些所谓的检查、监督、审计都是如何进行的呢?有没有深入到粮库现场、粮食收购现场看一看呢?为什么这么多的“转圈粮”没有被发现呢?为什么会出现陈粮顶新粮,恶意套取价差补贴?

然而,辽宁、吉林等地一些粮库和粮商相互勾结,用陈粮顶替新粮赚取差价,每吨达700元,若买2万吨,差价可达千万!从业10年的粮商透露,陈粮变新粮在业界已不是秘密。散发霉味、质量难保的陈粮就这样走向百姓餐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试问:真的是无奸不商吗?陈粮变新粮在业界已不是秘密,难道我们真的毫不知情吗?为了一己私利,竟然不顾广大百姓的生命健康?相关部门的监督去哪儿了?

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这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国家粮食储备局每年也会对包括中储粮在内的粮食储备企业、粮库等进行检查和抽查。那么,这些检查和抽查又是如何进行的呢?为什么专业检查人员却发现不了“转圈粮”问题?显然,问题不在于是否专业,而在于是否有责任心,是否真正深入到粮库和粮食收购第一线,检查、监督是不是成了摆设,是不是沦为走过场。

笔者认为,一是认真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二是严格执行国家粮食收储政策,对包括“以陈顶新”在内的“四害”行为零容忍严惩处;三是坚持诚信为本从严治企,从严加强对委托、租赁收储企业的管理,切实履行政策执行主体责任;四是增强政策的透明度和阳光公示,形成深入的监督新常态,切实履行好监督责任。

因此,只有把祸害粮食安全的“硕鼠”清除,把伸向粮食的“腐败黑手”斩断,才能给“广积粮、积好粮、好积粮”三篇考题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