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市农业变“靠天收”为“稳增产”
宜兴市农业变“靠天收”为“稳增产”
农田建设高标准 农业生产高效率
分享到...分享到人人 分享到QQ空间 2010年以来,宜兴市累计投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7600余万元,建成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面积近7万亩。目前,全市已建成高标准农田近60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75%。
近年来,宜兴市农业生产水平和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目前水稻单产超600公斤,小麦单产近400公斤。
秋收大幕即将拉开。走进芳桥镇金兰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只见一条条机耕路相互贯通,一块块方格田排列整齐,沉甸甸的稻穗低下了头,到处都是丰收的景象。村民们说,今年虽然遭遇旱情,但有了高标准农田,旱涝不怕,依旧是个丰收年。
宜兴市是农业大市,拥有基本农田79.54万亩,林地及园地面积58.03万亩。但是,由于过去农业生产的“透支”,农田基础设施超期服役现象严重,抗风险能力有所减弱。近年来,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更好实现丰产丰收,宜兴市把农田标准化建设作为构筑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的基础,把农田示范工程项目任务落实到各镇、街道。
在各级政府的推动下,全市多管齐下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2010年以来,宜兴市累计投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7600余万元,在徐舍、万石等优质粮油种植区和特色经济作物区,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建设。目前,全市已建成高标准农田近60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75%。三年来,宜兴市共建成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面积近7万亩,新增标准沟渠248.63公里,新修水库塘坝7座、排灌站33座,新增和改善节水灌溉面积3万余亩。项目区内不仅浇灌费用大幅下降,农作物轮灌期也大大缩短。据悉,金兰村过去浇灌一亩地要100多元,还要花“高价”请放水员,现在只要50多元就可以全部搞定,省力、省钱,更省心。
“今年我们村里没有一亩农田受旱。”金兰村党总支书记蒋仲良自豪地说。以前农业生产靠天吃饭,尤其是过去遇到旱情,村民们有时还为“争水”闹纠纷。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通畅的沟渠配以现代化的灌溉设备,这个“老大难”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今年夏季,宜兴市持续高温,水稻正值拔节孕穗期,但全市各地和金兰村一样,得益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各类灌溉设备开足马力,有效解决了农民生产用水问题。
农田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有效增强了农业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还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把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近年来,宜兴市农业生产水平和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目前水稻单产超600公斤,小麦单产近400公斤。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蔬果产业发展水平也得到提高,全市蔬菜亩均效益在5000元以上,经济林果亩均效益在3500元以上,均较高标准农田改造前平均每亩增收600元以上。去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77.38亿元,比上年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862元。(晓赵)
(文章来源:宜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