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个超级稻品种有哪些?超级稻应如何认定?

截至2014年,由农业部冠名的超级稻示范推广品种共111个。数据来源:国家水稻数据中心

截至目前,农业部认定的超级稻品种是118个,国家水稻数据中心数据库更新至2014年,因此以上列出的是111个超级稻品种。

品种类型

品种名称

第一选育单位

认定年份

审定编号

常规粳稻

武运粳27号

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

2014

苏审稻201209

常规粳稻

南粳49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2014

苏审稻201207

常规粳稻

南粳5055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2014

苏审稻201114

常规粳稻

镇稻11

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

2013

苏审稻201015

常规粳稻

扬粳4227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2013

苏审稻200912

常规粳稻

宁粳4号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

2013

国审稻2009040

常规粳稻

武运粳24号

常州市武进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2011

苏审稻201009

常规粳稻

南粳45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2011

苏审稻200910

常规粳稻

扬粳4038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2010

沪农品审水稻2010第005号; 苏审稻200810

常规粳稻

宁粳3号

南京农业大学

2010

皖稻2009005; 苏审稻200809

常规粳稻

南粳44

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2010

苏审稻200709

常规粳稻

淮稻9号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

2007

苏审稻200607

常规粳稻

长白25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2014

吉审稻2011001

常规粳稻

吉粳88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2005

国审稻2005051

常规粳稻

吉粳83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2005

冀审稻2004002号; 吉审稻2002018

常规粳稻

莲稻1号

佳木斯市莲粳种业有限公司

2014

黑审稻2011005

常规粳稻

龙粳39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2014

黑审稻2013011

常规粳稻

龙粳31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水稻研究所

2013

黑审稻2011004

常规粳稻

松粳15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五常水稻研究所

2013

黑审稻2011001

常规粳稻

龙粳21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2009

黑审稻2008008

常规粳稻

松粳9号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第二水稻研究所

2006

黑审稻2005004

常规粳稻

楚粳28号

云南楚雄州农业科学研究推广所

2012

川审稻2012010; 滇审稻200722

常规粳稻

楚粳27

楚雄州农业科学研究推广所

2007

滇审稻200522号

常规粳稻

连粳7号

连云港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2012

苏审稻201008

常规粳稻

沈农9816

沈阳农业大学

2011

辽审稻[2008]204号

常规粳稻

千重浪

沈阳农业大学

2007

辽审稻[2005]157号

常规粳稻

辽星1号

辽宁省稻作研究所

2007

辽审稻[2005]135号

常规粳稻

沈农265

沈阳农业大学

2005

辽审稻[2001]85号

常规籼稻

中早39

中国水稻研究所

2013

浙审稻2009039; 国审稻2012015

常规籼稻

中早35

中国水稻研究所

2012

国审稻2010005

常规籼稻

中嘉早17

中国水稻研究所

2010

国审稻2009008; 浙审稻2008022; 鄂审稻2012001

常规籼稻

金农丝苗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2012

粤审稻2010018

常规籼稻

合美占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2010

粤审稻2008006

常规籼稻

玉香油占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2007

粤审稻2005013

常规籼稻

桂农占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2006

琼审稻2005012; 粤审稻2005006

品种类型

品种名称

第一选育单位

认定年份

审定编号

粳型三系

辽优1052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稻作研究所

2005

辽审稻[2005]125号

籼型两系

两优616

中种集团福建农嘉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2014

闽审稻2012003

籼型三系

宜优673

福建省农科院水稻所

2012

滇审稻2010005

籼型三系

天优3301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2010

赣审稻2008023

籼型三系

Ⅱ优航2号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2007

国审稻2007020; 闽审稻2006017; 皖品审06010497

籼型三系

Ⅱ优明86

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2005

国审稻2001012; 闽审稻2001009; 黔品审228号

籼型三系

Ⅱ优航1号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2005

国审稻2005023; 闽审稻2004003;

籼型三系

特优航1号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2005

国审稻2005007; 粤审稻2008020; 浙审稻2004015; 闽审稻2003002

籼型两系

两优6号

湖北荆楚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2014

国审稻2011003

籼型两系

广两优272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2014

鄂审稻2012003

籼型两系

广两优香66

湖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2012

鄂审稻2009005

籼型两系

丰两优香1号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2010

鄂审稻2006004

籼型两系

两优287

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006

桂审稻2006003号; 鄂审稻2005001

籼型三系

珞优8号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009

国审稻2007023; 鄂审稻2006005

籼型两系

C两优华占

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4

鄂审稻2013008

籼型两系

两优038

江西天涯种业有限公司

2014

赣审稻2010006

籼型两系

Y两优5867

江西科源种业有限公司

2014

国审稻2012027

籼型三系

荣优225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2014

国审稻2012029

籼型三系

03优66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2011

赣审稻2007025

籼型三系

五丰优T025

江西农业大学

2010

赣审稻2008013

籼型三系

金优458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2009

国审稻2008007; 赣审稻2003005

籼型三系

赣鑫688

江西农业大学

2007

赣审稻2006032

籼型两系

Y两优2号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2014

国审稻2013027

籼型两系

Y优1号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2006

国审稻2013008; 国审稻2008001; 湘审稻2006036

籼型三系

丰优299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2005

湘审稻2004011

籼型三系

金优299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2005

陕审稻2009005号; 赣审稻2005091; 桂审稻2005002号

籼型两系

准两优527

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2005

国审稻2006004; 国审稻2005026; 闽审稻2006024; XS006-2003

籼型两系

准两优608

湖南隆平种业有限公司

2012

国审稻2009032

籼型两系

深两优5814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2

国审稻2009016

籼型两系

陵两优268

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

2011

国审稻2008008

籼型两系

陆两优819

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

2009

国审稻2008005; 湘审稻2008002

籼型两系

株两优819

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

2006

赣审稻2006004; 湘审稻2005010

籼型三系

盛泰优722

湖南洞庭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2014

湘审稻2012016

籼型三系

H优518

湖南农业大学

2013

国审稻2011020

籼型两系

Y两优087

南宁市沃德农作物研究所

2013

桂审稻2010014

籼型两系

桂两优2号

国家水稻改良中心南宁分中心

2010

桂审稻2008006

籼型三系

特优582

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2011

桂审稻2009010号

籼型两系

徽两优6号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2011

皖稻2008003

籼型两系

丰两优4号

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2007

国审稻2009012; 皖品审06010501

籼型两系

新两优6号

安微荃银农业高科技研究所

2006

国审稻2007016; 苏审稻200602; 皖品审05010460

籼型两系

扬两优6号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2009

国审稻2005024

籼型两系

新两优6380

南京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

2007

国审稻2008012

籼型两系

两优培九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2005

国审稻2001001; 鄂审稻006-2001; 桂审稻2001117号; 闽审稻2001007; 湘品审第300号; 苏种审字第313号

籼型三系

Ⅱ优084

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

2005

国审稻2003054; 苏审稻200103

籼型两系

培杂泰丰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2006

国审稻2005002; 赣审稻2006044

籼型三系

五丰优615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2014

粤审稻2012011

籼型三系

天优3618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2013

粤审稻2009004

籼型三系

深优9516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2012

粤审稻2010042

籼型三系

五优308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2010

粤审稻2006059

籼型三系

荣优3号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2009

国审稻2009009; 赣审稻2006062

籼型三系

天优122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2006

国审稻2009029; 粤审稻2005022

籼型三系

天优998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2005

国审稻2006052; 赣审稻2005041; 粤审稻2004008

籼型三系

F优498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

2014

国审稻2011006

籼型三系

德香4103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

2012

川审稻2008001

籼型三系

Q优8号

重庆中一种业有限公司

2012

渝审稻2008007

籼型三系

一丰8号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

2006

国审稻2006020; 川审稻2004002

籼型三系

金优527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

2006

国审稻2004012; 川审稻2002002

籼型三系

D优202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

2006

国审稻2007007; 鄂审稻2007010; 皖品审06010503; 浙审稻2005001; 桂审稻2005010号; 川审稻2004010

籼型三系

Q优6号

重庆市种子公司

2006

国审稻2006028; 鄂审稻2006008; 湘审稻2006032; 渝审稻2005001; 黔审稻2005014号

籼型三系

D优527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

2005

国审稻2003005; 闽审稻2002002; 川审稻135号; 黔品审242号

籼型三系

协优527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

2005

国审稻2004008; 鄂审稻2004007; 川审稻2003003

籼型三系

Ⅱ优162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

2005

国审稻20000003; 鄂审稻008-2001; 浙品审字第195号; 川审稻(97)64号

籼型三系

Ⅱ优7号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

2005

渝农发[2001]369号; 川审稻82号

籼型三系

Ⅱ优602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

2005

国审稻2004004; 川审稻2002030

籼型三系

内5优8015

中国水稻研究所

2014

国审稻2010020

籼型三系

天优华占

中国水稻研究所

2012

国审稻2008020; 鄂审稻2011006

籼型三系

中9优8012

中国水稻研究所

2013

国审稻2009019

籼型三系

国稻6号

中国水稻研究所

2007

国审稻2007011; 国审稻2006034; 渝审稻2007007

籼型三系

国稻1号

中国水稻研究所

2005

国审稻2004032; 赣审稻2004009

籼型三系

国稻3号

中国水稻研究所

2005

浙审稻2004011; 赣审稻2004027

籼型三系

中浙优1号

中国水稻研究所

2005

浙审稻2004009; 湘审稻2008026

籼型三系

金优785

贵州省水稻研究所

2012

黔审稻2010002

籼型三系

Ⅱ优7954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

2005

国审稻2004019; 浙品审字第378号

籼粳交

甬优15

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2013

浙审稻2012017

籼粳交

甬优12

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2011

浙审稻2010015

籼粳交

甬优6号

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2006

闽审稻2007020; 浙审稻2005020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超级稻品种确认办法》的通知

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林)厅(委、局)和有关单位:

为保证超级稻研究与推广工作的健康发展,我部对2005年发布的《超级稻品种确认办法(试行)》进行了修改。现将修订后的《超级稻品种确认办法》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办公厅

二○○八年七月四日

附件:

超级稻品种确认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明确超级稻品种的概念和指标,规范超级稻品种的确认程序和方法,促进超级稻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应用,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超级稻品种(含组合,下同)是指采用理想株型塑造与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的技术路线等途径育成的产量潜力大、配套超高产栽培技术后比现有水稻品种在产量上有大幅度提高、并兼顾品质与抗性的水稻新品种。

第三条 超级稻品种在产量、品质和抗性等方面都有具体的指标要求。农业部通过认定,对达到各项指标的品种确认为“超级稻”品种。

第二章 超级稻品种指标

第四条 超级稻品种各项主要指标如下表:

区域

长江流域早熟早稻

长江流域中迟熟早稻

长江流域中熟晚稻;华南感光型晚稻

华南早晚兼用稻;长扛流域迟熟晚稻;东北早熟粳稻

长江流域一季稻;东北中熟粳稻

长江上游迟熟一季稻;东北迟熟粳稻

生育期

≤105

≤115

≤125

≤132

≤158

≤170

百亩方产量

≥550

≥600

≥660

≥720

≥780

≥850

品质

北方粳稻达到部颁2级米以上(含)标准,南方晚籼达到部颁3级米以上(含)标准,南方早籼和一季稻达到部颁4级米以上(含)标准。

抗性

抗当地1-2种主要病虫害

生产应用面积

品种审定后2年内生产应用面积达到年5万亩以上

第五条 在省级(含)以上品种区域试验中,生育期与对照相近、两年平均增产8%以上的水稻品种,可进行一年百亩示范方验收;区试产量低于对照8%的品种,需进行两年不同地点的百亩示范方验收。北方粳稻在相同生育期内百亩示范方产量可在上表产量指标基础上降低20公斤/亩。

第六条 上表中所列品种的区域、生育期、品质和抗性指标,均以省级(含)以上区域试验及品种审定相关指标为依据。生产应用面积需由省级(含)以上农作物种子管理部门出具的证明材料。

第三章 百亩方测产验收

第七条 验收组织。百亩示范方测产验收由农业部委托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

第八条 验收申请。由育种人在测产验收2个月前向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事半功倍提供在水稻主产区建立的测产验收百亩示范方的地点、面积、品种名称及特性、种植情况、预期产量等资料。

第九条 专家组成。验收专家组须由7名(包括农业部推荐1—2名)以上省级以上科研、教学、推广部门水稻科技专家组成,其中推广部门的专家不少于50%。验收专家实行回避制,即育种家和所在单位专家不参与自育品种的验收工作。

第十条 测产程序。

(一)生长情况考察。验收专家组对百亩示范方进行整体考察,了解长势平衡程度、抗性及与申报材料的一致性。

(二)田块选择。须对百亩连片示范方田块编号,随机抽取3块田进行实收测产。

(三)收割脱粒。对所选3块田每块进行实割500平方米以

上。脱粒、去杂、装袋后过称,记录装袋数量和鲜谷重量,计算总重量(以“公斤”为单位,用W1、W2、W3表示)。 ,

(四)丈量面积。由验收专家对实际收割面积进行丈量并记录(以“平方米”为计量单位,用S1、S2、S3表示)。

(五)测定杂质。每个实收田块随机抽取实收稻谷数量的1/10左右,进行称重、去杂,称取去杂后的重量,测定稻谷杂质含量(以“%”为单位,用I1、I2、I3表示)。

(六)测定含水量和空瘪率。每个实收田块随机抽取去杂后的稻谷1公斤测定水分和空瘪率。稻谷要烘干到含水量20%以下,剔出空瘪粒,测定空瘪率(以“%”为单位,用E1、E2、E3表示)。再用水分速测仪进行水分含量测定,重复10次取平均值(以“%”为单位,用M1、M2、M3表示)。

(七)产量计算。百亩示范方实际平均单位产量(以“公斤/亩”为单位,用Y表示)以实割各点产量(Y1、Y2、Y3)的算术平均值为该百亩示范方产量。计算公式为:

Y1=(667÷S1)×Wl×(1-11)×(1—E1)×[(1—N1)÷(1—M)]

Y2=(667÷S2)×W2×(1-12)×(1-E2)×[(1—M2)÷(1—M)]

Y3=(667÷S3)×W3×(1—D)×(1-E3)×[(1-M3)+(1-M)]

Y=(Y1+Y2+Y3)÷3

M为标准干谷含水率:籼稻;13.5%,粳稻:14.5%。

第十一条 出具验收报告。验收专家组根据百亩示范方的实测产量、整体长势平衡程度、抗性等出具验收报告。

第四章 超级稻品种审核与确认

第十二条 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申请确认为“超级稻”品种的相关材料进行审核,主要包括:

(一)品种基本情况,包括规范准确的品种名称、父母本来源、育成单位、育成人、适宜种植区域、主要栽培技术要点等。

(二)通过省级(含)以上品种审定情况,提供相关审定证明材料、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含抗性和品质鉴定材料等);申报品种须在审定后经过2年(含)以上的生产应用。

(三)百亩方实测验收材料(含田块基本情况、生产管理措施、测产验收过程、验收专家组成员名单、测产结果及专家签字)等相关证明材料。

(四)省级(含)以上农作物种子管理部门出具的示范应用证明材料。

第十三条 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将审核通过的申请确认“超级稻”的品种有关材料,以正式文件形式统一报送农业部科技教育司。

第十四条 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和种植业管理司联合组织专家,对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报送的有关材料进行书面评审,达到超级稻主要指标要求并经专家评审通过的品种确认为新增超级稻品种。

第十五条 农业部超级稻品种确认于每年年初进行一次,材料上报截止日期为上年12月31日。

第十六条 超级稻品种名称中不得有“超级”等类似字样。

第五章 超级稻品种的冠名退出

第十七条 对确认为农业部超级稻的品种实行冠名退出制度,以农业部文件公告。出现下列情况的,不再冠名“超级稻”:

(一)品种巳退出省级(含)以上农作物品种管理部门的审定登记。

(二)品种在生产上暴露出重大缺陷,或因品种问题给农业生产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三)品种确认为超级稻后3年内年生产应用面积最高不到30万亩。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农业部科技教育司负责解释,自印发之日起实施。2005年印发的《超级稻品种确认办法(试行)》同时废止。

(责任王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