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心育种十余年 他成了“杂交油菜大王”

在绵阳市游仙区石马镇涪江村一社,一幢三层楼房显得有些与众不同:房顶、后院里,到处栽种着不同品种的油菜苗,上方都铺满了防鸟网。主人罗三培指着油菜苗,自豪地向记者介绍:“这是我正在培育的油菜品种,抗旱能力强,出油率高,油酸、亚油酸营养成分相当于橄榄油。”

罗三培是绵阳新宇生物科学研究所所长。他潜心十余年选育的油菜杂交组合“涪优一号”参加长江流域九省品比,其亩产量、亩产油量均居第一,累计在全国推广20年,助农增收30亿元。

目前,罗三培手中已有6个通过国家审定认可、7个通过省审的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成为当之无愧的“杂交油菜大王”。

执着踏上育种路

罗三培1953年出生,初中毕业后就下了乡,到魏城镇原红卫乡当知青,同时担任了村里的赤脚医生。

1971年,一件事触动了他。当地种植的是从国外引进的小麦品种“阿波麦”,原本亩产250公斤左右,但一次锈病感染就直接减产到100公斤以下。在那个粮食极度匮乏的年代,减产意味着挨饿。

看着村民饿肚子,罗三培心里很难受。他开始自学育种知识,并通过农科院的朋友购得了1斤小麦新品种“繁六”,在不到一分的自留地里试种,当年收获小麦45公斤。随后,他把收获的小麦稀播繁殖,第二年大获丰收,亩产达到400公斤。“要改变农村贫穷落后的现状,必须发展现代农业科技。”罗三培立志要用知识改变农村的命运。

1978年,罗三培如愿以偿,以高出录取线50多分的成绩考上了西南农业大学,有机会系统学习育种知识。

下海终圆科研梦

大学毕业后,罗三培选择回到绵阳农校教书,传播农业知识。

1995年,改革的春风劲吹,还在绵阳农校教书的罗三培响应国家提倡科技人员下海的号召,毅然停薪留职,靠着东拼西凑的1万元资金创办了民营农业科研所—绵阳新宇生物科学研究所,从事育种、制种、销售一体化经营。

“下海搞科研,更自由,手脚放得开。”罗三培在涪城区吴家镇租了100亩荒山。这是一片丘陵地区,土地贫瘠,容易干旱。罗三培带着员工修建蓄水池、拦山堰、挖沟填土,仅用两年时间,将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地”变成了高产稳产沃土。

在这片丘陵上,他将培育出的我省第一个省定推广的高产优质杂交油菜良种“涪优一号”进行高产栽培,实收产量达250多公斤;引种全国九个油菜主产省区,产量、含油量均居各省市第一名,推广22年,为全国农民增产增收累计30亿元。

不仅如此,罗三培还扩大了研究领域。1997年,他在游仙区石马镇开始了培育黑红薯、黑小麦、黑芝麻、黑米、黑花生等“黑五类”。1998年,他育成了“绵新2号富硒黑皮花生”,并获得农业部专利授权,国家科技部立项支持。10余年,全国累计推广面积约计100万亩,为农民增收5亿元。 (邹俊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