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兰州市将促使粮食生产面积稳定在185万亩
【导语·中国大田网】今年,兰州市全市粮食生产面积稳定在185万亩左右,其中小麦稳定在57万亩左右,玉米稳定在54万亩左右,马铃薯稳定在54万亩左右,豆类稳定在13万亩左右,全市粮食总产量稳定在43万吨以上。
4月12日,从市农委了解到,为确保全市粮食生产稳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近日,市农委印发《2015年兰州市稳定粮食生产实施方案》,要求不断挖掘粮食增产潜力,推进24万亩国家级、18万亩省级旱作农业示范区建设,促使今年全市粮食生产面积稳定在185万亩左右。
《方案》要求,今年,全市粮食生产面积稳定在185万亩左右,其中小麦稳定在57万亩左右,玉米稳定在54万亩左右,马铃薯稳定在54万亩左右,豆类稳定在13万亩左右,全市粮食总产量稳定在43万吨以上。
在适度调减夏粮面积的基础上,抓住关键环节,加强肥水调控,依靠科技提高单产,稳定夏粮总产,力争夏粮总产达到15万吨左右,实现稳定生产。同时,确保秋粮面积稳定,提高以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为主的关键增产技术应用水平,努力减轻灾害损失,力争秋粮产量达到28万吨以上,实现稳中有增。并以粮食生产为主,重点突破玉米、马铃薯机种机收,以农机服务产业化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不断提高粮食生产机械的使用效率和经营效益,力争主要粮食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7%。
《方案》明确,在旱作农业区,以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全膜垄作侧播黑膜马铃薯、一膜两年用等技术为主,实施54万亩旱作农业工程;在沿黄灌区,以膜下滴灌、垄膜沟灌、垄作沟灌等技术为主,实施87万亩高效农田节水工程。重点提高技术到位率,实行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加强旱作节水技术研发与创新,探索可持续发展的粮粮、粮经轮作倒茬制度,提高旱作农业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灌区粮食生产能力。
加大小麦、玉米、马铃薯等主要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力度,进一步扩大优质品种的推广应用面积,推进我市粮食作物良种更新。重点在小麦上推广一批抗旱、抗病、抗倒伏、穗大粒多的优质品种;玉米上推广一批抗旱、耐密、中晚熟、高产优质品种;马铃薯上推广一批抗病、抗旱优质新品种,同时以原种扩繁补贴为突破口,完善脱毒种薯生产供应体系,健全脱毒种薯质量监测体系。
推进24万亩国家级、18万亩省级旱作农业示范区建设,突出旱作农业区的粮食生产主体功能区地位,突出玉米和马铃薯两大高产作物,突出关键增产技术的集成创新,把旱作农业区打造成全市粮食的增长极。落实11个粮食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建设任务,把高产创建与培育种粮大户、发展专业合作社、推进专业化服务结合起来,逐步实现1个万亩示范片至少有1个专业合作社,有条件的地方将示范片做大到2—3万亩,示范带动全市粮食生产实现稳中有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