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备春耕 黑土吃“细粮”
发表日期:2015-04-10 01:53AM 阅览次数:
刘清杰的耕地质量不好,过去每公顷也就打1.6万斤玉米,而去年旱田的产量首次达到2万斤。“原来用肥不科学,大量投入效果却不好,去年尝到了测土配方施肥带来增产的好处”。他估算随着各项增产新技术的普及,未来他的耕地每公顷还能增产3000-5000斤。
吉林省从2004年起每年投入2500万元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十年时间摸清了全省大部分土壤的明细账,并推出测土配方施肥手机服务系统,为农民的土壤“号脉”开处方。农民只需一个电话就能了解自家农田土壤氮磷钾含量,可以针对性施肥。
选对肥,选管用的肥让吉林省昌禾农机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种粮“土专家”们也尝到了增产的“甜头”。去年合作社每公顷旱田的玉米产量达到2.7万斤,至少增产了2000斤。
“我一个电话就知道了土壤的氮磷钾含量,根据数据我们直接从厂家订购化肥,每吨2370元,比市场价还便宜700元,但肥更有针对性了。”合作社经理谢大林说。
全程农业机械化、精选优良品种、测土配方施肥……备春耕期间,记者在吉林省采访发现,近年来尝到科技增粮“甜头”的农民在春耕备耕中更加依赖农业科技。
水稻产量从15年前的每公顷1.6万斤到现在的2.2万斤,在刚刚吐出新绿的水稻育苗大棚里,镇赉县种粮大户任志国告诉记者:“科技增粮的潜力太大了!”今年春耕备耕,任志国又选育了新的品种,“我自愿拿出几十公顷土地给吉林省农科院的新品种做试验,科技人员帮我选育新品种,指导使用肥料,水稻的品质和产量每年都在提升。”
据了解,今年仅在镇赉县就有6.2万名农民接受科技备耕培训。“玉米膜下滴灌、保护性耕作、测土配方施肥、水稻‘三推两早一达标’等增产增效技术得到推广,农民尝到农业科技的‘甜头’,参加培训非常踊跃。”县农业局副局长景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