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产业亟待优质种苗规范化

当下,草莓正大量上市,一颗颗草莓看起来鲜红欲滴,闻起来香甜诱人,吃起来酸甜多汁、营养丰富。草莓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近年来,我国草莓的种植规模和产量不断增加;同时,草莓种植的经济效益高,是带动农民增产增收的产业之一。

然而,在草莓产业不断壮大的同时,其发展也面临着制约因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业内专家表示,草莓种苗的繁育亟待规范,种苗质量的参差不齐已成为我国草莓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经济效益高 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小王在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附近种草莓已经有3年了,他在七八个大棚里种植了草莓,由于种植的面积不算大,他没有把地里的草莓批发进农贸市场,而是做起了草莓采摘的生意。

在北京的市场上,一斤新鲜草莓的零售价为十几元,而从小王采摘园里卖出去的草莓,一斤售价在三十元左右。

“收入还可以吧,”小王告诉记者,“算下来一年一个大棚能挣一万多元。”

小王说,在北京昌平区,像他经营的这种采摘园数量很多,“数都数不清”。

草莓产业是北京市昌平区大力打造的区域名片,政府部门对草莓产业的发展给予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和惠农补贴,据统计,2013~2014年草莓种植季,昌平区草莓总产量为771万公斤,总产值达到4.19亿元。

这里就是草莓产业在中国蓬勃发展的缩影。

三十年前,中国草莓的种植面积约为5万亩,而现在,这一数字达到200万亩左右。中国的草莓生产有几大产区,主要集中分布在河北、山东、辽宁、浙江、四川、安徽等省份。中国是世界上草莓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同时,中国草莓的产量也是世界第一,年产约200万吨。

近些年,草莓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虽然市场上的供应量不断增加,但草莓的价格却“稳中有升”。

“草莓的产量大了,但草莓的消费市场也不断在扩大,因而草莓的价位一直相对较高。”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副研究员周厚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正因如此,草莓种植的经济效益一直较高。以安徽省长丰县为例,据报道,2013年,长丰县草莓亩均纯收入1.5万元, 草莓生产实现莓农户均增收超过3.5万元。

像小王一样,在草莓的主产区,有许多农民正因种植草莓而增收。

种苗供应不稳定 质量参差不齐

草莓是我国水果业中发展最快的新兴果种,然而,在种植规模和产量不断增加、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草莓产业也有着自己的“烦恼”。

“现在最大的瓶颈,是种苗质量参差不齐。”中国园艺学会草莓分会副秘书长李怀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俗话说,草莓生产“七分在种苗,三分在管理”,种苗质量对草莓的品质具有决定性作用。

草莓种植对种苗数量的需求量较大,周厚成告诉记者,通常,种4~5亩的草莓大约需要一亩的草莓苗圃,“如果按现在的草莓种植面积来算,200万亩的草莓就需要四五十万亩的草莓苗圃,这不是一个小数目”。

草莓栽培对种苗的数量和供应提出了要求。尽管有从事草莓种苗繁育的企业,但是生产的种苗只能满足一部分需求。

不少农民于是选择以自繁自育的传统模式来栽培草莓。然而,自繁自育的种苗往往因多年连栽未经脱毒处理,更容易感染病害。无论后期如何精耕细作,产量和品质普遍受到较大影响。

而且,“有的地方适合种草莓,但不一定适合繁育草莓苗”。周厚成解释:“草莓苗的生长对土壤、光照、温度,甚至温差等都有要求,苗木品质很大程度上受自然条件的制约,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能繁育优质苗。”

“没有好的种苗,哪能有好的果实呢?”李怀宝说。

在他看来,育苗应该交给专业的规范的育苗企业来做,企业和农户之间再通过“订单”的方式进行规模生产。而现在的情况是,春天一到,育苗企业、科研机构、农民“一窝蜂”都在育苗。

“下一步最应该做的,是加大对育苗企业、相关科研机构和种质资源圃的扶持。”李怀宝说。

与我国草莓种植的面积和产量“第一”相比,我国草莓苗繁育环节的表现却逊色许多。从市场来看,国产品种的市场占有率为5%,现在农户广泛种植的大都是国外品种。

这一方面与我国草莓育种和苗木繁育研究起步较晚,本身与国外就有较大差距相关。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小”作物,无论是人员、项目还是资金,草莓繁育科研链条上的投入都有待增加。

“通过加大扶持,培育好的育苗企业和机构,将种苗的繁育规范化,提高产品的质量,才能创造更大的效益。”李怀宝说。

加工品少 品牌保护和建设薄弱

中国草莓的市场主要在国内,大多数草莓供应产地城镇和周边城市的鲜销鲜食,此外,还有小部分草莓鲜果及加工制品用于出口。在出口贸易中,主要产品是冷冻草莓。总的来说,草莓鲜食消费量约占总消费量的95%。

草莓鲜食量大与我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有关,同时,也与我国草莓加工能力有限不无关系。目前,草莓加工比例较小且多为初级加工。

李怀宝说,中国草莓加工企业的数量并不少,但主要以初级加工为主,草莓加工的经济附加值仍未充分挖掘。

传统的草莓加工,采用的是低价位的草莓,价位在2元左右。等到每年的四五月份,草莓售价逐渐走低,加工企业此时会进行大量收购。

“以现在草莓的市场价格倒推,原料价格维持高位,生产成本非常高,加工企业几乎无利润可言。” 李怀宝说,从整体来看,草莓加工的成本相对较高,这为草莓深加工业的发展提出了挑战。

此外,在草莓产业的发展中,品牌建设和品牌保护也是一大短板。

李怀宝说,尽管有部分草莓商标逐步在市场扎根壮大,但是总的来说,草莓的品牌建设仍相对薄弱,“省一级品牌都非常少,除了当地,草莓品牌在别的地方就很少有人知晓。”

而一旦形成了品牌效应,产品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市场中往往就会出现大量“假冒”产品。例如,昌平区举办草莓农业嘉年华时,据报道就有草莓从外地“进京”,冒充昌平当地草莓,售卖给消费者。

“相关部门应该进一步加强对知名品牌的保护、建设和支持,促进品牌价值的增值,将品牌做大做强。”李怀宝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