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转方式”求解现代农业新模式

两年前红树莓是什么很少人知晓,现在提起红树莓不仅郊区农民掀起了学种热,就连周边县区的种植户也都认识到这“小红果”是个好东西。

郊区莲江口镇在“院镇共建”中寻得种植红树莓的成型技术,通过引进企业、成立合作社,发展种植基地等系列动作推广发展红树莓种植技术。

种植红树莓对于农民来说很有吸引力,水泥桩、铁线一次投入可以用15年,加上树苗一亩地所有成本仅需1500元。成本低、技术高不足以构成农户增收的必要条件,在引进加工红树莓1000吨和年产1000吨树莓果酒饮料的罗斯博瑞有限公司,把生产与市场相联通,让含金量高的技术引领价值,打开农民的视野,增强了参与信心。今年,郊区制定了红树莓产业三年发展规划,确定力争用三年时间,发展红树莓种植面积2万亩,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郊区的红树莓“热”只是一个缩影,我市在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实践中,正努力地在优化种植结构,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等方面寻求新突破,所有的路径谋划与创新尝试最终归属点就是加快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中央1号文件提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必须尽快从主要追求产量和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科技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在优化种植业结构方面,我市坚持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不断提升产能的同时,积极调整品质结构,主动顺应个性化、多样化消费的新趋势,大力发展极富市场竞争力的高品质名优特新农产品生产。

2015年全市农业工作会议确定了我市农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以“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为牵动,围绕“五大改革创新”,进一步深化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调优农业结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规模化生产、合作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社会化服务,集中力量抓好“五个一批”建设,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企业创税,带动经济发展。全市粮食产量稳定在140亿斤以上,农民收入增幅保持在10%以上。

“订制农业”“契约农业”“生态农业”一些新鲜词语正在改变着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让更多想象力变成生产中的现实。

今年,种了多年草莓的沿江乡农民梁玉德有了新劲头——做盆栽草莓。虽是第一次尝试但他一点也不担心,因为他做300盆栽草莓是东极尚品果蔬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独家订制。梁玉德主要的收入来源是种大棚草莓和应季蔬菜,与合作社合作种盆栽草莓是稳赚不赔的“快钱”。目前,该合作社已经把果蔬作为订制农业的一块“试验田”,通过创立品牌,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加社员和种植户的收入。产品不仅本地热销,在外地市场也十分走俏。

上述情况并非孤例。立足于精品农业,金玛农业集团进入富锦市,带来了“契约农业”新概念。企业与合作社建立了合作关系,而这种合作不同于订单农业一年一订,一次一结。以“契约”形式固定了至少三年的合作期,这样产品品质有了保障,合作也更有连续性和稳定性。生产源头保证了稳定性,金玛农业集团大胆探索与种业公司合作研制独有品种抢滩市场。现在,社员种地已经不在为选择哪个品种而发愁,企业会提早根据市场反馈情况决定新一年的生产计划。环环相扣,相融相促的链条式发展模式已经将农业生产与销售紧密相连,先人一步的“契约农业”已凸显成效。

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需要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的支撑,需要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覆盖,在经济新常态下,无论哪种模式,都在我市现代农业发展运行中被检验,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