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如何创新驱动

近年来,我国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取得了明显进展。但每当到一些地方,特别是那些县市级城市采访时,经常听到不少政府官员、企业主认为,“自主创新、科技研发、创新创造”这些“高大上”的事,主要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或者中兴、华为、联想等大企业的事,“与小地方、小单位关系不大”。他们认为,县域经济搞创新,面临着“传统产业难升级、新兴产业难培育、创新人才难引进、创新意识难普及”的问题。应该说,这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当前县域经济创新发展遇到的难题。但事实真的如此吗?记者在山东省青岛市所属县级市,即墨市进行采访发现,这座城市不仅敢创新、善创新,也已经尝到了创新发展的甜头,其解决上述“四大难题”的思路和方法,也值得许多地方借鉴。

新兴产业怎样培育?

——新工艺、新材料:新兴产业风生水起

许多人都明白,新兴产业成长潜力大,是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制高点。但看得到未必能实现。前些年,一些地方为发展新兴产业,不顾自身实际,产业政策错位,有的有始无终,有的昙花一现,甚至让新兴产业成了发展包袱。

在引导新兴产业发展方面,即墨市提出,产业创新决不能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引进新兴产业不能离开本地实际,要用“互联网思维+市场手段+当地基础”的加法,让“鲜花常开”。

海里的螃蟹与身上的衣服,会有什么关系?对这样的问题,想必大部分人都会莫名其妙。但是在青岛即发集团控股公司,记者找到了将二者联系起来的答案——海洋生物甲壳质纤维及针织品。据介绍,甲壳素是从虾蟹外壳中提炼出的物质,是目前被发现的唯一带正电荷的动物纤维素,具有较强的抑菌防霉、除臭止痒、保温保湿等功能,经过处理后可制成医用口罩、婴儿服装、床上用品等,市场前景广阔。即发集团掌握到这一信息后,加大投入力度,采取“外引国际企业、内联行业专家”的办法,终于获得成功。企业不仅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等奖项,还被评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即发集团总经理杨为东从这件事情上感悟到:没有绝对的夕阳产业,只要仔细钻研、做深做细,向产业链价值链两端延伸,“夕阳”也能变“朝阳”。

2014年,即墨市新增青岛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1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发明专利授权136件。新引进的项目也逐步开花、散叶,带动即墨迈上更高发展层级。比如,总投资144亿元、设计年产能60万辆的一汽大众华东生产基地正式奠基,80多家配套企业同步跟进;东丽医疗科技(青岛)股份有限公司血液透析机开业典礼透析器项目投产,每年可生产550万支人工肾;复星天贸城将建成全国智能商贸物流网络的重要节点……

此外,即墨位于黄海之滨,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优势得天独厚,近些年该市抢抓机遇,积极对接国家政策,做足“靠海吃海”文章。

青岛蓝色硅谷核心区就落户在即墨,他们紧紧围绕“中国蓝色硅谷、海洋科技新城”的定位,建设国际一流的海洋科技研发中心、海洋成果孵化中心、海洋科技人才聚集中心、海洋新兴产业培育中心和海洋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核心区管委会经济发展与投资促进部副部长程谋松告诉记者,蓝色硅谷接连引进重大项目,将继续突出科技孵化和创新驱动功能,努力成为我国科学开发海洋资源、走向深海的桥头堡,成为链接全球海洋科研资源的创新平台。

创新人才如何吸引?

——引得来、留得下:能创新创造的都是可用之才

传统印象中,只有大城市才能吸引人才,一些高精尖的研发、营销人才也“宁做凤尾,不当鸡头”。基层留人着实不易。

不过,对于如何吸引人才,即墨市认为首先要解决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才是人才?在实践中,即墨市既大力引进传统观念中普遍认为的“高端人才”,又认为“能发挥创造性作用的人都是可用之才”。

“人才是为了奔事业才愿意来的,没有产业就不可能有人才。如果能够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就能依托产业集聚人才、依托企业凝聚人才。”即墨市市长郑德雁对经济日报记者表示。

乍暖还寒的时候,记者走进占地1000亩的青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温室大棚。室内暖意融融、如同盛夏。园区由中国农科院专家进行指导,以光伏设施大棚为载体,发展光伏食用菌、特色蔬菜、名优水果种植,实现了太阳能光伏发电与大棚种植相结合,工业与农业双丰收。

这个项目由一家名为昌盛日电的太阳能科技企业实施。园区里正在忙活的董晨今年26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毕业后,先在青岛一家大企业上班,最后选择来到远离城市的“荒郊野外”,已经两年多。他说,自己最看重的是工作中能否学到新东西,如今公司效益越来越好,自己的待遇也不比在城市里拿的少。“公司像我这样的年轻人还有好几百,不是研究生就是本科生,基本没有离职的。”董晨说。

即墨市求贤若渴,并树立起“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理念。2014年7月,山东大学县域发展研究院成立,在即墨扎扎实实开展研究,力求在人才队伍建设、国内外学术交流合作等领域取得新突破。研究院院长黄凯南表示,在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城乡一体化等过程中,大量的矛盾和压力下移和积累在县域,他们将借助山东大学等教学科研机构的人才资源,解决我国县域发展急需解决的重大和关键性问题。

同时,即墨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切实帮助解决相关人员在创新创业、住房落户、子女入学等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营造拴心留人的发展环境。市人才资源服务中心主任宋军告诉记者,他们着力让人才能够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近期就为引进的两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各发放了100万元的人才资助专项资金,为符合条件的11家科研机构发放了科研资助经费,加快科研成果孵化。

创新意识怎样普及?

——换思路、善作为:政府角色也要谋变

若干年前,“企业应该找市长还是找市场”曾引起广泛讨论。如今,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形势下,政府在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普及创新创造的意识方面,“该做哪些、不该做哪些以及应该怎么做”,成为新的关注点。

近日举行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上,李克强总理就被媒体问道:既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市场行为,政府为什么还要操这么大的心、用这么大的力呢?李克强总理答道,不能不多操心,因为推动“双创”实际上是一种改革,市场活力的激发需要政府去清障搭台。

对于总理的回答,郑德雁十分赞同。他认为,在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过程中,政府支持自主创新、产业转型等方面的责任重大,关键是明确自身角色定位,既不缺位也不越位。同时,政府也要创新,善于运用PPP、基金、孵化器、众筹等市场操作手段,做好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比如,近年来即墨就在不同领域设立企业应急扶持基金,建立由政府、银行、担保、小贷共同组成的社会化金融服务体系;推广PPP融资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和公益设施建设,增强政府公共产品供给能力等,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中国(即墨)服装品牌孵化中心的大厅显眼处,张贴着“智汇活动计划”,其中既有女装时尚沙龙、十佳设计师评选等专业探讨,也有中小企业融资政策宣讲、微营销经验交流等普惠性内容。即墨市工信局局长任日平说,孵化中心重在整合各方面资源为入驻企业服务,为商户间搭建管理、技术、创意设计、信息、公共服务、交流协作等平台。

“政府应该界定好自身职能,出台政策、进行扶持,要从自己想干什么,转变为企业需要什么,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郑德雁还特别推崇互联网思维在政府工作中的合理应用。“互联网思维是公平开放的思维,县级政府利用新技术,把家底摸清、把工作做实,推广‘区域管理网格化、公共服务精准化’,将极大地推动实现协调发展,为创新、创业打造良好的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