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研究人员《自然》发文:呼吁同行科普转基因(转基因、农作物、基因)
近日,中国研究人员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杂志发表题为《中国研究人员必须在转基因问题与公众互动》的文章,关注转基因在中国的现状,呼吁更多研究人员站出来,就转基因问题向公众科普。
3月17日,文章作者、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王强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他撰写此文的目的,是想以转基因为例说明科普的重要性。
王强的文章称,虽然中国政府对转基因农作物明确表示支持,但整个中国对转基因农作物态度的转变需要更多研究人员的“科普”支持。
王强在文中表示,中国以世界6%的淡水、7%的耕地养活了近20%的人口,付出的代价是大量的水污染和土壤污染。虽然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但国家研究报告称,造成污染的最大源头是农业,而非工业。1978-2013年,中国粮食产量增长几乎一倍,但化肥的使用量增加了六倍。转基因农作物有潜力以更少的污染生产更多的粮食。如果不利用转基因,中国可能会对粮食进口更加依赖。2014年中国进口粮食9000万吨,比2013年增加了1/3。
虽然中国政府认识到了转基因农作物的优势,但考虑到公众的担忧和反对,中国目前允许种植的转基因作物(Transgenic crops;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只有抗虫棉和抗病毒木瓜。2014年涉及这一问题的官方公告甚至没有使用“转基因”这一术语,而选择了“分子育种”这一婉转说辞。有关转基因的研究经费也一直被削减:重大转基因种子培育项目的经费从2010年的20亿元降低至2013年的4亿元。
文章称,由于担心舆论“软暴力”的威胁,研究人员不敢大胆发声。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对转基因技术(Transgene technology)明确表示支持,虽然目前没有推广种植转基因农作物的具体措施,但文章认为,相关政策很快就会出台。
文章呼吁,中国研究人员应通过微信和微博等途径就转基因的真正风险、利益与公众真诚对话,来逆转公众的怀疑和敌对。更多研究人员的发声,有助于推动中国的转基因工作。
王强的研究领域为能源政策。其转基因评论文章发表后,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官网发布信息称,该所在科普政策研究方面取得初步进展。“长期以来,科学界普遍存在着研究人员重视前沿研究,而忽视科普的现象。科学界也有一种认识,认为轻视科普会对科学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但缺乏实证研究(evidence-based research)论证这种观点。新疆生地所王强博士,以基因研究为实例,论证了轻视科普不仅削弱科学的发展,更会桎梏某些‘前沿科学’的发展。基于实证研究,提出了科普与前沿研究同等重要。而对于像基因科学这种公众关心的前沿研究,在某些阶段,科普可能比前沿研究更重要。该研究为重新认识‘科普’提出了新思想。”(中国研究人员《自然》发文:呼吁同行科普转基因,扭转公众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