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表蕨类植物新科

科学家发表蕨类植物新科

Didymochlaena truncatula 的形态特征。A,生境; B,羽片背面,示椭圆形的孢子囊群; C, 羽片正面,示小羽片形状及孢子囊群在小羽片背面下陷引起的突起; D,小羽片边缘,示叶脉先端棍棒状突起; E,孢子形态。(D & E. 图片由Robbin C. Moran提供)

科研人员在越南野外考察新科植物(上),Didymochlaenaceae的系统位置(下)。

美丽的蕨类植物Didymochlaena有如孔雀一般的身姿,但更为素雅。该属植物分布于泛热带地区,是常见的观赏植物。Didymochlaena曾被不同的学者放入铁角蕨科Aspleniaceae,碗蕨科Dennstaedtiaceae,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和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中。孢子囊群和囊群盖的形状是蕨类植物分类研究的主要形态依据,Didymochlaena具长椭圆形的孢子囊群和囊群盖而与其同科的其它成员明显不同。近期的分子系统学研究倾向于把Didymochlaena放入鳞毛蕨科中,但均未能清楚地确定该属的系统位置。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高信芬课题组张丽兵与张良的研究结果为确定Didymochlaena的系统位置提供了新见解。其研究涉及到与Didymochlaena相关的9科20属79种以及外群植物3科4属5种。基于5个叶绿体片段和1个核基因片段构建的系统关系支持把Didymochlaena提升到科的等级。该科位于eupolypods I基部,在蕨类植物的演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与eupolypods I的鳞毛蕨科等9科构成的姐妹关系得到支持。而Didymochlaena独特的叶片形态,羽片、孢子囊群和囊群盖形状也支持把该属植物提升到科的等级。结合分子和形态上的证据,新科Didymochlaenaceae Ching ex Li Bing Zhang & Liang Zhang被合格发表在分类学杂志Taxon上。

相关的野外考察和室内研究受助于四川省百人计划项目Y2D2031100。(来源: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