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 那事 那企业——晒晒中国科技创新策源地的“干货”

(新华全媒头条·解码中关村)那人 那事 那企业——晒晒中国科技创新策源地的“干货”

新华网北京3月25日电(记者李峥巍 高亢)北京中关村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

有人说中关村是电子产品“集散地”,有人讲中关村是小企业的“快车道”,还有人把中关村比作中国未来十年的“瞭望塔”……

中关村究竟有哪些创新人、创新事、创新企业?它又有何魅力吸引全球创新人才汇聚?新华社记者带你发现“村里”的“干货”。

政策“松绑”的探索之旅

1988年,中关村前身“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正式设立。中关村从那时起展开了鼓励创新政策“先行先试”的探索。

——为科技成果处置权“松绑”。

“800万元以下的科技成果可以自主处置,部分转让收益留给科研单位。”这一政策解决了高校科研成果不能随意处置的局限,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

——股权激励,让创业者有其股。

“示范区内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以科技成果作价入股的企业,可以无偿授予激励对象一定份额的股权或一定数量的股份。”政策解决了只有成果无力产业化的难题。

——统一监管“新三板”,小企业的快车道。

中关村探索依托证券公司代办非上市公司股份转让系统,建设统一监管下的全国性场外交易市场,“新三板”探索获得企业好评。政策让科技企业触摸资本、动力充足。

——鼓励草根创业的生态系统。

简化的注册审批手续、创新型孵化器汇聚、天使创投引导资金等等系列举措奠定了中关村“创业高地”的地位。中关村创业大街、知识产权与标准化一条街、科技金融一条街,连同中关村软件城构成了“中国硅谷”鼓励创新的黄金聚集区。

科技企业与科研成果“高地”

40余所高校、206家各级科研院所……区域内丰富的智力资源、创新资源让中关村创新活力迸发。

——“联想”中关村创业传奇。1984年成立;1996年国内销量第一;2004年将“IBM”收入麾下;2014年摩托罗拉纳入联想版图;今日联想坐稳全球PC第一宝座。

——“小米”中关村式成长速度。小米用4年时间跃居全球仅次于三星、苹果的智能机厂商,系统用户超7000万;2014年小米销售了6112万台手机,含税收入743亿元。

——“微博”中国移动互联启蒙产品。140个字掀起全国“刷屏风暴”。2009年中关村创业企业新浪推出“微博”,全国用户达5.36亿。微博成为中国网民上网主要活动之一,也吹响了移动互联的前哨。

——“京东”神一样的速度。作为中国最大的自营式电商,中关村创业企业京东在物流、产品等领域持续发力,受到好评。自2004年以来连续多年维持高增速,并成功叩响海外资本市场大门。

——“百度”布局硅谷的中国“引擎”。百度这个全球最大中文搜索引擎平台,将自身定义为是一家“互联网核心技术的技术型公司”。如今百度在美国硅谷成立深度学习研究院,国际顶尖专家吴恩达参与研发。

中关村还收拥有大量高质量科研突破、科技成果,走在我国乃至世界前沿。

——清华大学首次发现全新肿瘤标志物。2013年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罗永章课题组在国际上首次发现热休克蛋白90α是一个全新的肿瘤标志物。

——纳米能源研究可实现一举一动皆发电。国家首批“顶尖千人计划”入选者王中林院士在纳米摩擦发电机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实现摩擦、拍打皆可发电。此技术可获得包括海洋水能发电的“蓝色能源”,获得国际学界认可。

——细胞凋亡与新型实验性肿瘤治疗药物。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王晓东潜心研究人体细胞凋亡,发现了细胞凋亡的生化通路与其作用机理,研发出针对肿瘤细胞凋亡的新型实验性肿瘤治疗药物,成果受到全球科研领域瞩目。

创新人才“强磁场”

创新驱动的根本在于人才驱动。中关村汇聚了大量科学研究领域顶尖人才,也吸引了全球科技产业创新前沿人才,形成了创新人才强磁场。

——施一公。2014年3月,施一公获得瑞典皇家科学院年会颁发的2014年爱明诺夫奖,因其过去15年运用X-射线晶体学在细胞凋亡研究领域作出的杰出贡献,他成为爱明诺夫奖自1979年设立以来的第46位得主,同时也是首位获得该奖的中国科学家。

——邓兴旺。他被评为美国科学院院士、耶鲁大学分子细胞和发育生物学系终身教授,蜚声国际。但他放弃在耶鲁大学的实验室,回到北京大学任职,并在中关村未名兴旺担任首席科学家,促进中国农业生物进步。

近年来,一颗颗产业新星、行业明星也漂洋过海扎根中关村。

——雨果·巴拉。他是美国谷歌公司Android产品副总裁,在把安卓打造成为全球领先的平台后,他选择来到中关村创业企业小米科技担任副总裁,负责国际业务拓展。他对媒体说,小米是个很独特的公司,自己很享受在这里的日子。

——奥马尔·汗。前三星移动首席产品和技术官奥马尔·汗加入中国网秦移动,消息震撼产业界。素有三星“Galaxy之父”的他将如何与中关村创业公司一同创新,外界充满期待。

——赵勇。曾就职美国谷歌公司,提出GoogleGlass谷歌眼镜概念并将其变为现实的赵勇,回到中关村创办30多人团队的技术密集型企业格灵深瞳,锁定人工智能的下个千亿级市场,获得比尔盖茨及大型美国跨国公司认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