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承德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科技创新

高新技术产业一向被视为加快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提高我市核心竞争力、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

我市拥有毗邻京津的独特优势,被称为京津的“北大门”。我市紧紧抓住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机遇,把“服务京津、融入京津、借力京津”作为有效路径,不断加快与京津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高水平的合作步伐,聚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为实现我市绿色崛起发挥积极作用。

对接京津 展开合作

申报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培育省级产业创新战略联盟1家;推动尾矿资源综合利用、中国钒钛、航天环境工程、发动机工艺、遥感技术、特种车辆等6家研究院建设……这是日前记者在市科技局看到的一份2015年“工作任务单”。

毗邻京津是我市的优势之一。今年,我市将充分发挥这一特殊优势,建设承接北京技术合作的科技企业孵化基地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积极引导各类园区、优势企业围绕特色优势产业,与具有相关专业特长的高校院所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建设集科技研发、成果孵化与高新技术产业化于一体的“政产学研”创新基地。重点加强与北京市科委的对接,围绕重点产业采取联合研发、委托研发、人才技术交流等多种方式,展开广泛的科技合作。
整合资源 激励创新

科技创新能够激发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而技术创新与公共设计平台的出现,让我市走出了一条资源整合、集成节约的路子。

“我们投资240万元建立起‘高新区技术创新与公共设计平台’。这一平台能有效促进产品设计工作的协调性,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为我市的装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最先进的设计工具。”高新区管委会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截至目前,高新区已为23家科技企业安装客户端75个,42家企业180余人次接受培训和实习。

要想让企业“想创新、会创新、敢创新”,就要整合各类资源要素为企业创新服务,最大限度地激发企业创新的内在动力。为使科技工作紧密融入到经济工作之中,我市还将加大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市农牧局等涉农部门协同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强与发改委等其他相关部门的协作,在企业技术平台建设、成果转化等多方面强化落实,加强配合,真正变科技“独唱”为科技“合唱”。

政策扶持 机制完善

“企业的自主创新,离不开一套有利于自主创新的分配和激励机制。”在今年的市两会上,市人大代表郑德存告诉记者,要使企业科技人员能够从“要我创新”转变为“我要创新”,鼓励更多的企业“走出去”,就必须不断优化创新政策,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今年,我市将积极构建知识产权创造、应用、保护体系,力争全年专利授权 320件,新申请专利500件,授权发明专利60件,同比增长14%,全市消除“零专利”企业14家,营造鼓励创新、保护成果的良好氛围。同时,将继续完善政策导向机制,加大政策突破力度,借鉴发达地区发展经验,制定支持鼓励科技创新政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优化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各级关于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优惠等激励政策,加大创新力度,制定出台一批含金量高的新政策、新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