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儿

今天一早,我看了一篇来自农经网的《农业减“肥”会不会影响粮食安全》的文章。文章中解释了国家最近颁布的两个方案,即:《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和《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到2020年,化肥利用率达到40%以上、比2013年提高7个百分点,力争实现农作物化肥使用量零增长;主要农作物农药利用率达到40%以上、比2013年提高5个百分点,力争实现农药使用量零增长。

文章中心意思给我有这样的感觉,就是自今年的“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中提出的“降低农产品成本”目标以后的同一“组合拳”。这又是一个信号,一个该值得我们注意的信号。它不光光指向的是农业生产和与农业生产有关的某些环节,同时也涵盖了整个的作物育种、品种审定标准,其中也包括小麦育种和我们小麦育种试验地的管理设计。

在我看来,今后不管是化肥的零增长还是农药的零增长,都会对粮食产量有一定的影响,说白了就是产量的降低。但在文章中我发现了这个说法:“化肥减量不但不会影响国家粮食安全,而且会利于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这话说的很巧妙,它没说不会造成粮食减产,而是说“不会影响国家粮食安全”;“而且会利于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文章在谈到“不会影响国家粮食安全”措施方面中说,“必须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科学施肥、配方施肥,施用有机肥等”,在施药方面文章提到了“科学防控,对症用药、适时用药、适量用药”等措施,来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农药用量。

没办法,谁也甭蒙谁,词句再巧妙、措施再得当,减少或不增加化肥农药的用量,都难以保证今后粮食生产的继续增加和持平。

为什么?!——这是多数人都想要问的问题。

我们是搞育种的,我们就从育种的角度来说这个“为什么?”。

“化肥是粮食的‘粮食’”。“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粮食连年增产,进入21世纪连续迈上11000亿斤和12000亿斤台阶,化肥和农药功不可没。1979年至2013年的35年间,我国化肥用量由1086万吨增加到5912万吨。”35年间,我们的粮食生产上所利用数次“更新换代”品种也都是在施用化肥量一个劲增加的育种地上选择出来的。这些品种在单产逐渐提高的同时,茎秆也一个劲的在降低,耐肥程度却一个劲的在提高。对!它们是在高施化肥的环境下选择出的,它们更加适合化肥的高施用,其基因型也符合了这种环境……就是这样的品种,一旦肥料施用降低了,或者不再增加了,那不减产才怪!就如同有些人说它们家的粮食是在不施化肥地上生产的一样让我不信!现在的种地您不施化肥试试,绝对没有产量,除非您用的是五十年代的品种!

再说施药。这些年,是为了追求产量,过分的追施化肥才使农作物病虫害呈多发、频发、重发态势的。同样的品种,当我们将产量指标降下来后,也就是化肥少施些、水少浇些,病虫害的发生就会降低,甚至不发生。这些年,我们在追求产量的同时将病原物和田间害虫的基数培养了起来,反复和超量的用药,又让这些病菌、害虫产生了抗体,甚至变异,现在几乎可能已经形成了恶性循环态势。忽然间减药了,少施药了,那还能得好?还不等着减产?

所以!解决这些,实现“两个方案”还是要从品种培养下手,从长远计议,操之过急不行。农业减“肥”不会影响粮食安全的招术首先要改善品种培育的环境,改善人们“大水大肥不用问人”的高产观念,少浇水、少施肥,不打药,行不?改变品种的审定标准和品种区域试验的多肥环境,不以专门的产量指标为尺度,行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