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学通:中国民族复兴的国际环境
未来十年,中国能否成为超级大国?中国应采取何种外交方式?中国的周边国家,孰敌、孰友?中国该以何种思想引领世界?3月12日,第十八期农声讲坛在我校西区新闻报告厅举办,清华大学当代国际研究院院长阎学通教授受邀主讲,精彩回答了以上问题。学工办主任、团委书记刘姝言主持本次讲座,我校思政学院党委书记李桦作为受邀嘉宾,与学工办老师景阳、于佳鑫、王琳、程敏玮、王潇、梁洁、李茜共同出席。
几句幽默不失谦虚的开场白后,阎学通很快进入演讲主题——中华民族复兴的国际环境。讲座分别从“民族复兴与中国崛起”、“国际格局的变化”、“国际秩序”对当今的国际环境进行了分析讲述。
阎学通就发展、复兴、崛起三个关键词的概念进行讲解。他认为,中国现阶段的目标不再是“发展”这样一个国际性动态,而是一个曾经辉煌的古老国度的“民族复兴”,更是一场目标明确、把握机遇、超越超级大国的“崛起”。他引用《礼记》中对“小康”的概念辨析,指出在全世界产能过剩的背景下,我们青年一代的任务应当是让国家强大,而不只是让国家富有。通过近期热议的“钓鱼岛”领土问题,他提出当代国人应以获得国人尊严与国际尊重为目标,计较主权实则是争取尊严的一种形式。他表示,新形势下,我国外交政策由原来的“韬光养晦”变为“奋发有为”是创造有利于民族复兴的国际环境的必要条件。中国的崛起应当是一个可以实现的目标,更是一个必须实现的目标。
阎学通从实力对比和大国关系两方面阐述了国际格局的变化。通过对比美国与我国、日本乃至印度等其他国家,他认为,中国实力的快速增长,使除美国外的所有国家与中国的综合实力差距呈拉大趋势,世界格局已经呈现两极化。就国际关系方面,他尖锐地指出中国外交关系与美国外交的差距:美国是世界上同盟国数量最多、质量最高的国家,然而我国的友好关系数量相似,质量却存在等级差别。他认为,中国必须改变当下外交政策,树立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获得广大的高质量的外交关系,才有可能超越美国实现崛起。尤其是在国际安全问题上,他指出,如果我国不为周边国家提供安全保障,这些国家就可能寻求美国的安全保障,从而增加我国战略安全压力。
阎学通认为,在国际新秩序的建立下(指国际社会权力再分配),提高中国的话语权是十分重要的。他列举了众多事例,从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规则到网络管理规则,从《查理周刊》事件到宗教自由和言论自由,指出在信息时代,话语权就是对规则的制定权,以及哪一个规则能够得到多数国家的支持。同时,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中国责任论”开始凸显,不管是对叙利亚化武的表态亦或是对全球环境的治理(即国际社会责任再分配),我国都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崛起压力。他表示,我们青年一代应怀揣大国心态看问题,同时要有因崛起而带来反弹的危机感。
在提问环节中,阎学通回答道:“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关键不在于扩充文化资源本身而在于政治手段的运用;意识形态不会是外交第一大障碍;集体尊严必须靠国家实力而非个体行为等。此外,他还对新型大国交流与核威慑力的关系,以及区域一体化因国与国矛盾所面临的问题等做出解释。
李桦上台总结,结合校训对新一代农大人提出以更大的胸怀理解天下和民生的希望。最后,刘姝言提醒同学们不要做井底之蛙,要学会交流、融会贯通,以看到更广的天地,并代表我院向阎学通送上种艺标本画。
[新闻中心 粟耘 摄影]
[新闻中心 杨业宏 报道]
责任编辑 李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