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适应新常态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当前,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2次锁定“三农”,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措施频频出台,为新常态下做好“三农”工作注入了强大动力。特别让我们振奋的是,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并从切实抓好粮食生产、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经营体系、抓好扶贫开发三个方面为陕西现代农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刻,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为新常态下扎实推进陕西特色现代农业建设指明了方向。

杨凌是目前我国唯一的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自1997年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就赋予杨凌支撑和引领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历史使命。示范区成立18年来,通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农业科技创新、示范推广、自身发展“三个能力”大幅提升,为推动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面对国家赋予的历史使命,面对亿万农民的新期待,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陕西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一号文件”新要求,主动引领发展新常态,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重点,以示范引领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驱动,着力探索新常态下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路径,争当在高起点上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排头兵。

一、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以科技创新驱动现代农业发展。坚持把科技作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力量,进一步加大科技协同创新力度,不断完善示范区与驻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融合发展的新机制;主动融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协同创新战略联盟,带动全国163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开展科技创新,加速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创新的新格局,力争在生物育种、智能农业、生态环保、农业高效节水等关键领域取得一批重大成果,不断为我国现代农业建设提供科技支撑。进一步加大种业科技创新力度,紧紧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充分发挥杨凌在种业科研优势,以杨凌种子产业基金为杠杆,以杨凌种子产业园为载体,聚集种业研发团队,吸引种业企业,加快培育动植物名优新品种,着力打造集科研、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种业硅谷”,为提高粮食单产水平贡献“杨凌良种”。充分发挥杨凌农高会、国家(杨凌)植物品种权交易中心、国家(杨凌)农业技术转移中心等公共平台作用,促进科技成果市场化、产业化,为促进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搭建平台、当好“红娘”。

二、不断完善多元化示范推广体系,扩大农业科技示范推广效应。坚持以支撑引领旱区现代农业发展为目标,实施好示范区《面向旱区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发展规划(2013年—2020年)》,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大学、产业链、信息化、科技特派员、媒体、展会推广等多元化科技推广模式,把国内外最新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输送到广大旱区乃至全国更多区域。借助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协同创新战略联盟平台,拓展示范推广空间,力争为每个园区嵌入“杨凌元素”。坚持每年发布中国现代农业发展、旱区农业科技发展、农业产业投资“三个报告”,从更高层面上为全国“三农”事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积极融入国家实施“一带一路”的大战略,着手打造丝路经济带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先期重点启动建设哈萨克斯坦中哈现代农业示范园和杨凌丝路农业展示园,以此推动我国农业向西开放。力争到2020年,以示范区为主建成的科技示范推广基地达到350个以上,年示范推广面积达到8000万亩以上。

三、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现代农业提质增效。按照全产业链要求,扶持壮大一批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着力构建“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衔接,家庭农场参与,社会化服务跟进”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以互联网、云计算、电子商务等信息化为载体,全力打造“智慧农业”,加快建设农业电商产业园,为现代农业发展插上“信息化翅膀”。以发展精致农业为目标,加快农业高新技术集成应用,大力推广多层次、立体式的高效农业生产模式,提高单位土地产出效益,促进农业从低端产品向高端品牌迈进。

四、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激发现代农业内生活力。牢固树立用市场引导农业、用改革激活农业的理念,着力推进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土地交易市场和服务平台,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确权和“两证分离”改革,落实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加快土地流转,让农村土地真正成为“活资产”,促进农业规模经营。不断创新农业金融服务,支持杨凌农商行等金融机构设立村镇银行,降低贷款“门槛”,加大涉农信贷,畅通农业金融服务“主动脉”;同时发挥全国现代农业风险投资联盟作用,引导创投资本进入现代农业领域,合力解决现代农业“金融贫血”问题。加快发展农业中介服务,努力打造一流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成果转化交易、农产品认证检测综合服务平台,形成主体多元化、服务专业化、运行市场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格局。

五、加快发展第六产业,促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坚持把发展第六产业,作为拉伸现代农业产业链,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积极探索现代农业新型经营模式,大力推广新型高效生态农作模式,加快发展集种养殖、采摘体验、休闲观光等于一体的现代农庄经济集群,提升农业产业的生态、休闲和文化价值。扶持建设一批具有地方特色景观旅游村镇,打造乡村旅游休闲产品。围绕打造陕西涉农工业战略高地,以省级农产品加工贸易示范园区为载体,加快打造生物医药、食品加工、农业装备制造三大涉农主导产业,拓宽农业增值空间。

六、大力开展职业农民培训。培养一批有知识、有文化、懂科技、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着眼于带动旱区现代农业发展,实施好示范区《面向旱区职业农民培训规划(2013年—2020年)》,不断创新职业农民培训机制,健全职业农民培训体系,完善职业农民培训模式,建立面向旱区的职业农民培训标准和职称评定体系,面向全国开展生产型、创业型、服务型等新型职业农民技术培训工作,力争三年内培训职业农民20万人以上。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对全区农民进行普惠式的农业科技培训,着力培养一批职业农民中的农民技术员,使之成为服务旱区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力军。(来源:人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