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段式”提升全民食品安全素养

食品安全素养并不是一个新词。在今年两会上,又有不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把食品安全素养搬上人民大会堂,并将其与食品安全知识的教育、科普等联系起来。食品安全素养的提升离不开食品人才与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也离不开公众的食品安全普及教育,更离不开企业对食品安全质量的良心坚守。

食品专业人才的教育与培训

2014年夏天,小张毕业于北京一所知名大学的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获得生物学硕士学位,留校从事科研助理的工作。据了解,该学院的本科生们,基本没有直接参加工作的,更多的人选择了继续深造。

而硕士生们,除了读博的几个人外,有的通过了公务员考试,现在政府部门进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很多人去了农业科学院工作,继续着食品或生物的科学研究;在企业工作的,一部分去了雀巢、玛氏等外企,一部分去了统一、康师傅等企业。

他们就像该学院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上显示的那样,奔向与食品相关的各个地方,从事着与食品质量、食品安全有关的工作。他们的专业技术能力、质量安全素养,使得他们往往比普通人更密切地关注着食品的命运。

在2015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宗庆后的议案之一《关于推进全民食品安全科普教育工作的建议》,其中便有“加强我国食品安全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实施”的想法。他认为,国家应进一步加大投入,建立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科研机构、学校、行业和企业等各层次的教育和培训体系。

宗庆后提到,应为食品安全监管、检验、教育、研究提供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创新研究型人才(硕士、博士教育)等,逐步构成金字塔型食品安全教育体系。应采用多种教育和培训形式,包括学校教育、行业教育及新闻媒体的宣传教育等,逐步建立起我国食品安全的合理人才结构和人才队伍。

早在2012年9月,宗庆后的女儿、杭州宏胜饮料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宗馥莉向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赠7000万元人民币,设立了“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馥莉食品研究院教育基金”,成立浙江大学馥莉食品研究院,以培养食品行业高端人才。

在这次捐赠仪式上,宗馥莉表示:“希望有更多人能关注这个行业,有更多人去做基础科研,而不只是借鉴国外的经验。”2014年,浙江馥莉慈善基金会又向西安交通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资1亿元人民币,用于建设西安交通大学馥莉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无独有偶,食品行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安全素养问题也引起了全国人大代表、郑州三全食品创始人陈泽民的注意。

陈泽民告诉记者,他的议案之一是关于《食品安全法》修订问题的建议。其中便有法文第3条“食品安全工作实行预防为主”增补为“成立食品安全专业学科,培养高素质的食品安全专业队伍,提高相关人员的理论水平、管理水平、执法水平和执政水平”的修法建议。

农产品、食品生产、加工、流通环节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知识的培训和再教育同样重要。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山东佳士博食品有限公司后勤部长庄连华介绍道,“我们每年都招聘具有食品知识的、专业对口的大学生。但他们必须经过培训、实践和实习后才能正式上岗。而且在工作过程中,我们还会不间断地对其进行内部培训或外派学习。”

公众食品安全素养的培养与科普

不可讳言的是,在食品药品问题上,中国老百姓更容易跟风。譬如十几年前“非典”时囤积板蓝根,几年前为防辐射抢盐,近期又有高价购买日本大米的消息。再如,各电视台养生节目泛滥,也从侧面反映了人们的盲从盲信。

对于漂洋过海买米之举,全国政协委员、农业部副部长牛盾3月4日表示,这并非大众行为,主要是中国游客购买当地特色产品,基于尝鲜或馈赠的考虑,“不必提升到食品安全高度来讨论”。但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追逐确实是一个避不开的话题。

中国科学院一位科研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跟风是不可避免的。我国人口众多,素质高低不一,而且对食品药品类不具有专业知识,比如添加剂。事关人身健康,为了规避风险,百姓更加谨慎,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不仅如此,关于食品的谣言也在坊间此起彼伏。比如香肠火腿的肉源“成谜”、娃哈哈营养快线的“凝胶实验”等。加工食品纷纷中招,种植养殖的农产品也“躺枪”。打针的西瓜、致癌的香蕉、包治百病的绿豆、四条腿的鸡,都出现在人们的想象中。

“现在关于食品安全,很多都是耸人听闻的小道消息。在网络开放的环境下,谣言现象更甚。”上述科研人员补充道,“对于食品药品,一方面它们的功用和危害容易被夸大,另一方面从科学研究角度说,的确存在一些不容易说清或尚未被科学证明的事实。”

中国好食品缺位。庄连华向记者坦言,“老百姓吃得不放心是有原因的。比如现在有的企业种植、养殖很不规范,为追逐经济利益违规使用大量的农药和饲料。而国家监察检测部门管不过来,又让他们钻了空子。”

所以,从另一种角度说,食品盲从盲信、谣言四起的背后是人们对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一种群体性抗议。陈泽民认为,食品安全问题体现了我国社会道德水平普遍不高与食品工业对“良心”高要求之间的矛盾。

回到民众的食品安全素养上,宗庆后今年的议案中也为之支了一招:建议开展食品安全科普教育。他认为,食品安全公众科普是食品安全的基石,开展全民食品安全教育是构建我国食品安全体系的重要保障。

宗庆后希望开展食品安全科普教育,首先要从孩子抓起。如在校园中开设基础教育课程,开展食品安全科普宣传夏令营、知识竞赛等活动。通过学校基础教育的普及,让食品安全科普教育成为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织部分,从而逐步提高全民食品安全素养。

他认为,当前食品安全科普教育工作应重点关注的领域,一是农业生产环节的食品安全科普教育,把好食品安全的源头关;二是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科普宣传工作。

公众食品安全营养常识的普及教育也很重要。食品行业人才在此应起到一定的作用。“食品方面的人才一方面得具备技术过硬的检测能力,真正地查出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另一方面做好宣传,做好辟谣,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上述科研人员表示。

企业全线贯通的责任与标准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安全的食品是生产出来的,不是靠监管出来的。”他认为,确保食品安全,企业要加强自律。

如其所言,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是企业。食品安全仅仅靠监管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更多的要靠食品生产企业的自律,让更多的消费者参与到食品安全的监管中去,通过各方的努力形成社会共治的良好格局。

陈泽民在今年两会期间也表示,除了第一责任人角色外,食品生产企业也应该是自己产品的第一消费者。自己生产的东西,首先自己要吃。如果自己生产的东西,自己都不敢吃,这就有问题了。

因此,他在议案中建议,《食品安全法》第4条“食品生产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增补为“也应该是第一消费者”。企业对自己生产的东西要负安全责任,这不是技术问题,而是道德问题。

食品工业是良心工程,那么应该怎样加强企业的食品安全素养呢?加工制造环节毫无疑问是见证企业安全素养、保证食品优良品质的关键节点。

“严格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标准化的生产措施是我们保证产品质量的‘法宝’。”庄连华向记者介绍道,“我们全面采用质量管理体系,每一个环节上都有品管人员进行质量控制。严格把关,才能确保食品安全。我们采用的生产设备也是非常先进的,比如近期在中科院自动化所指导下新建了全新的立体化冷库,马上就可以投入使用了。”

除了加工环节,企业还可以将食品安全素养延伸至生产的上下游。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万果园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玉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企业自己进行种植或养殖是保证农产品安全质量的一个办法。企业在这个环节上贯彻标准会通畅些,聘用的人员也较容易培养,使其符合企业安全生产的要求。”

“我们目前采用的模式是,与农业合作社进行源头对接。我们的工作人员平时就走上田间地头,与他们做好质量安全沟通,在验收时问题就比较少了。而在我们的产品走向市场之前会进行严格筛选,记住一条‘不合格不销售,终结市场不流通’。”黄玉清补充道。

在控制原辅料进厂上,佳士博食品公司除了严格原辅料验收标准外,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自己动手,将食品质量安全素养打通为“一条龙”。

“蛋鸡吃的饲料是我们自己研发、加工的,可以说我们有一家饲料企业。采用独特配方的饲料,让鸡吃得健康。除了防疫外,我们是不会给鸡喂药的。在这种‘保健’条件下自动化喂养,能保证公司产出符合质量安全标准、无公害绿色生态鸡蛋。”庄连华介绍道。

透明和开放对真正的事实会有帮助。除了自证清白外,企业接受国家、公众和媒体的监督与跟踪,对培养自身安全素养不失为一种敦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