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物种入侵形势严峻:最具威胁性物种半数进入中国

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活动的日益频繁,全球化给世界带来巨大革新的同时,总有一些你意想不到的“副产品”,比如说,外来物种入侵,就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有媒体报道称,国际上最具威胁性的100种外来入侵生物中,已有超过50种“入驻”中国,造成不可估量的生态系统破坏、经济损失甚至影响人类健康和人身安全。但是,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又有哪些有效的防控手段呢?

比如像“小龙虾”,虽然它是外来入侵物种,但如今却是风靡全国的美食。有人调侃:“对于外来入侵物种,派吃货去解决就行了。”不过在专家看来,这多少有点天真。

广西南宁市鲁班路某小区的露天观赏池,近日发生了不可思议事件。一名物业工作人员在放水保洁观赏池时,竟然发现上百条鲤鱼、金鱼等观赏鱼突然不见了。

小区居民谭先生:早上都有人喂鱼,后来发现鱼越来越少,找不到了,以为是鱼都死了。

谁也没想到,保洁人员将水池里的水放干后,罪魁祸首——两个头部扁长、长有锋利牙齿的家伙露了出来。

保洁人员:没见过,有人说是鳄鱼。后来他们在网上还搜,在网上搜出来叫雀鳝。

这家伙,显然被人放进了池子里。资料显示,雀鳝原产于北美,鱼卵有剧毒,成年的雀鳝鱼体长可达3m以上,是大型肉食性凶猛鱼类,会攻击遇见的所有其它鱼类。作为臭名昭著的顶级毒鱼,把小小的观赏池一扫而空,实在不在话下。

而这,仅仅是近年来我国面临愈加严峻的生物入侵形势的缩影。

记者从正在广西南宁市举办的第四届全国生物入侵大会上了解到,目前国际上最具威胁性的上百种外来入侵生物中已有超过50种进入中国,沿海发达省份和人口密集地区是外来物种入侵高发区域。

农科院植保所研究员万方浩:目前我国收录的外来入侵物种,并且已经确认的就是外来的,有544种。其中有100种左右是重要的入侵物种。

作为境外的“舶来品”,外来入侵物种看似有几分神秘的“异域风情”。实际上它并不遥远,普通人餐桌上的美味食材之一小龙虾,就是其典型代表。广西近两年还出现的食人鱼、非洲大蜗牛等。后者不仅祸害庄稼、蔬菜,甚至能啃食水泥,一次产卵数量可达几百枚,号称“田园杀手”。

来者不善的除了动物还有植物。在百多年前被引进、繁殖能力极强的水葫芦,最近几年在我国17个省市泛滥成灾,动辄阻塞河道。如今它已被称为“世界十大害草”之一。

复旦大学生物系教授赵斌:其实在上海的市民中,它是一个常见的外来种。它1901年的时候是从日本引入到台湾,作为花卉(引入)。大概上世纪50年代的时候,是作为动物饲料在全国推广,曾经一度是污水治理重要的植物。它在合适的条件下,两个星期就会繁殖一倍。之后在河道里到处都充满着水葫芦的生长,船只都不好运行。另外它漂浮起来会阻碍阳光投射到水下,腐烂之后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污染水质,从而造成其他的水生生物的大量死亡。

除了造成生物多样性的损失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外来入侵物种给还有可能对经济发展和人类健康造成影响。

万方浩:许多外来有害的生物,对我们农业生产造成毁灭性的的损失。比如说松材线虫,使得大片大片的松树死亡,这就是经济上的损失。对人类健康的,比如我们城市的卫生害虫蟑螂,德国小蠊、美洲大蠊,它们传播疾病。另外我们讲的红河蚁,红河蚁咬人是可以至死的。

此外,生物入侵还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给出口贸易带来了经济损失。例如,美国曾以我国发生桔小实蝇为理由,禁止我国鸭梨出口;日本曾以水稻疫情为由,禁止我国北方稻草及稻草制品出口日本等。

专家表示,随着国际交往、旅游、贸易活动的增多,生物入侵在不断加剧,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遭受外来生物入侵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20世纪90年代前,我国每8至10年才发现一个入侵新种;90年代后,每年新发现的入侵生物就有1到2种。

一方面“不速之客”撞进门,另一方面,入侵生物是否全是“洪水猛兽”,也成为争议。小龙虾是被全世界列为最具威胁性的百种物种之一。但这道餐桌的佳肴,怎么会就是生物链的大敌?没了小龙虾,热衷于此的食客们又是否会甘心?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不经许可偷偷入境,就是“非法移民”。闯进你家门还犯事儿,那谁也忍不了,但如果不速之客居然自带了美味佳肴,你又该“迎来”还是“送往”呢?记者对话农科院植保所研究员万方浩:

记者:像小龙虾,它也是外来物种,但是也上了人们的餐桌,它也不是那么有害吧?您怎么看?

万方浩:我们讲“天生我材必有用,任何的生物,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但是某些物种它出现的地点、时间、环境它就可能导致害。关于小龙虾有两派观点,目前争论不休。从生态学家的角度、从自然保护学家的角度,小龙虾是个大害。如果在野外,对整个农田水域淡水生态系统,是个极大的害;而且它打洞、打一两米深,如果在大坝上面打洞就坏了事。但是小龙虾为什么在中国餐桌上又这么喜欢?因为你现在是把它作为一种产业来推广,如果在一定的区域加强管理,不让它跑到野外去,它又可以作为一个产业来推动。所以小龙虾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个双刃剑。

而关于小龙虾,还有个“著名”案例:2012年云南省元阳县的哈尼梯田遭受小龙虾入侵,部分梯田田埂被蛀空垮塌,几乎毁于一旦,直接影响了哈尼梯田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进程。在当地农业局调查小龙虾来源时,发现是在外地打工的当地村民觉得小龙虾好吃,从外地购买了小龙虾后在自家的丘田里放养。后来,很多村民觉得好吃,相互带回来养殖,让小龙虾在元阳县迅速繁殖,终成祸害,最后又不得不花大力气根除。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

除了国际公认的、“绝对的”外来入侵物种;实际上,还有第二种就是“相对的”外来入侵物种,比如在东半球生物链中的亚洲鲤鱼。它在美国泛滥成灾、破坏当地生物链后,已耗费美政府近180亿美元加以应对。

万方浩:一个物种它有利的方面占优势,还是有害的方面占多数,就要去评判。比如外来的一些杂草,它可能要开花,开花就会有花粉。花粉对养蜂者来讲那就是好事,但是对种庄稼的农民来讲,它侵占了农田,又是坏事。

目前,外来物种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国内。因其数量多、分布广,且涉及生态系统的方方面面,实现根治难度很大。除了加大基础研究和加强检验检疫力量,专家不约而同都提到了相关公共教育的必要性。

复旦大学生物系教授赵斌:特别是过海关的时候,要主动接受一些动植物方面的检查。不要去拒绝,甚至私藏一些植物种子,这都是非常危险的。另外也不会做一些任意放生这样的行为。

专家万方浩强调,提高公众意识也至关重要:

万方浩:我们也得通过各种媒介,让公众知道哪一些是最有害的物种,是什么样子,哪一些可能就跟你的生活有关。特别是农村,在你的房前屋后,认识它,直接地参与去防除这些有害物种。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外来入侵物种名单,紫茎泽兰、薇甘菊、空心莲子草、毒麦、美国白蛾、非洲大蜗牛、福寿螺、牛蛙等,都在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