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孢粉化石揭示云南晚中新世气候变化驱动植...
发表日期:2015-03-10 02:03AM 阅览次数:
新生代地球的气候、环境和植被均发生了重大变化,研究青藏高原的隆升对气候、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演变具有重要意义。青藏高原的隆升,季风环流体系的形成,气候环境的变迁,造就了云南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云南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出露不同地质时代的植物群,是研究古气候和古植被变化的理想地区。目前,通过植物化石定量重建云南新生代古植被、古气候的研究已有不少,多数研究只是定性或者定量重建了古植被和古气候,但是很少有定量研究关于季风气候和植被之间的动态关系。
热带森林生态学重点实验室古生态组博士生李树峰在导师周浙昆研究员的指导下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英国开放大学等单位合作,通过植物孢粉化石,利用单孢粉扫描电镜技术、生物气候模型等方法,定量重建了云南文山晚中新世古植被和古气候。研究发现:晚中新世云南东南部的植物主要是暖温带—亚热带类型,优势种类为壳斗科植物,和
该研究结果扩展了我们对青藏高原隆升及季风气候变化和植被演变之间的耦合关系的认识,不仅可以为研究古植被、古气候演变供重要信息,而且可以为预测气候环境变化对植被变化的影响提供重要依据和对策。相关成果以Late Miocene vegetation dynamics under monsoonal climate in southwestern China 为题在著名古生态学杂志 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在线发表。
植物化石孢粉的照片1, 2, 3, 4. Quercus. 5, 6. Cyclobalanopsis.
云南文山晚中新世植被变化模拟图
(责任万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