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爵爷属”:可能是爵位最高的植物新属
最近,法国分类学家在加蓬发现了番荔枝科下的一个新属,并用大卫·腓特烈·艾登堡爵士(Sir David frederick Attenborough)的名字加爵位命名了这个属——“艾爵爷属” Sirdavidia 。用种名来纪念别人很常见,属名就不怎么常见,这样连名字带爵位放进去,就更加罕见了。
但这样倒也恰当,因为对于喜欢博物学的“自然控”来说,艾爵爷绝对是一个如雷贯耳、令人肃然起敬的名字。艾登堡1926年生于伦敦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就喜欢收集化石、石头和其他自然标本,博物学就这样成了他一生的爱好。他在剑桥大学接受了动物学和地质学的科班训练,毕业之后曾在英军服役两年。1949年退役之后,他的第一份工作是为一个出版社编写儿童科学图书。但是他很快就觉得自己做出版没前途,于是才干了一年,就去应聘英国广播公司(BBC)广播电台的工作。虽然他被电台拒了,却幸运地得到了BBC电视台的青睐。尽管那时候艾登堡只看过一个频道的电视节目,自己家里甚至连电视机都没有,但他还是欣然接受了电视节目制片人的职位。正是电视这个朝气蓬勃的媒体平台成就了艾登堡,使他不仅成了BBC历史上重要的媒体人,而且最终成功地把个人的爱好和工作结合起来,为全世界的自然控贡献了包括“生命三部曲”、《植物的私生活》(The Private Life of plants)、《鸟的生活》(The Life of Birds)在内的大量精彩的自然纪录片,从而在业界荣获了“自然纪录片之父”的称号。1985年,他被英国女王授予爵士荣誉。
1986年,在林中工作的艾爵爷当年“只”有六十岁。图片:bbc.co.uk
如今,将近90岁、被英国人尊为“国宝”的艾爵爷已经跑遍了世界的千山万水,仍然精神矍铄,继续从事着自然纪录片的主持和剧本写作工作。他的作品已经影响了整整两代人,很多人受此激励走上了探索野生生命奥秘的道路。我至今仍然不能忘记刚看到《植物的私生活》时所受的震撼,而我读植物学博士时的师弟刘冰更是公开表示要在中国做出可以和艾爵爷媲美的植物纪录片。我不知道他现在是否还有这个念头。我曾经和他一起参与过一次自然纪录片选题策划会,当我听到请来的某编剧大谈特谈“天人合一”,要用自然万象反映道家和佛家的思想时,我就彻底丧失了在中国参与自然纪录片制作的兴趣。
法国发展研究院的年轻植物分类学家托马斯·库夫勒尔(Thomas L. P. Couvreur)也是深受艾爵爷影响的生命科学学人之一。他研究的是番荔枝科(Annonaceae),是一个有110多属、约2300种的中等大科;按照刘冰的统计,其种数在APG III系统的400多个被子植物科中排名第31位。然而,对于多数欧洲人和中国人来说,这却是一个非常陌生的科。这也难怪——番荔枝科主要是一个热带科,只有一个叫巴婆果属(对,名字就是这么任性,它的学名是Asimina)的属在北美洲可以分布到北纬42度的美国纽约州和密歇根州;在中国,除了北纬29度的西藏墨脱外,番荔枝科分布的最北界限是北纬25度,所以只有浙江、江西、湖南、贵州、云南一线以南地区的居民才有可能接触到它。大多数人唯一熟悉的番荔枝科植物,不过是在水果店里卖得死贵的番荔枝(俗称释迦果)罢了。
番荔枝(Annona squamosa)可能是我们最熟悉番荔枝科植物。图片:shutterstock.com
但是在热带地区——特别是马来群岛和非洲的热带森林里,番荔枝科植物就很常见了。这些地区同时又是生物多样性调查得很不充分的地区,有番荔枝科的新种、新属发现,本来是件可以预想到的事情(当然,相比新种来,新属的发表要困难一些)。2009年,库夫勒尔和他的合作者在坦桑尼亚的一片孤林中就发现了一个新属——皎罗木属(Mwasumbia),属名是用来纪念达累斯萨拉姆大学的生物学教授姆瓦松比(L.B. Mwasumbi)。
4年之后,库夫勒尔再接再厉,在西非加蓬的水晶山(Crystal Montains)国家公园附近采集到了另一种陌生的番荔枝科植物,并在2015年初确定它又代表了一个新属。然而,这个新属的发现多少有些神奇。首先,这种小乔木并非长在深山老林里,它就落落大方地长在国家公园里面一座水坝附近的公路边上。水晶山位于加蓬西北部,是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在2002年已开辟为国家公园。植物学家经常来这里采集,本来以为对公园的物种多样性已经有了比较充分的了解,谁会想到在路边居然还能“轻松”地发现新植物呢!
库夫勒尔在水晶山发现的新植物。图片:Thomas Couvreur
更神奇的事情还在后面。库夫勒尔采到这种植物的标本之后,照例提取了它的DNA测序。正是通过这种分子分类的工作,他惊讶地发现这种树不仅应划为一个新属,而且居然和3000公里外坦桑尼亚那个皎罗木属有最密切的亲缘关系。“当我看到DNA分析的结果确定了它的分类位置时,我还以为有人在和我开玩笑。”惊喜过后,库夫勒尔不禁感慨自己的运气太好,居然几年之中就在非洲大陆的一东一西两端发现了两个新属,而且还是姐妹属。
不光如此,这种新植物的花的形态在番荔枝科中也是罕见的。在它的6枚深红色平展或反折的花瓣之上,是16–19枚亮黄色的雄蕊,它们的花药靠拢在一起形成一个尖锥形,使整朵花看起来非常像是茄属植物(Solanum spp.,茄子、马铃薯、番茄等)的花。库夫勒尔大胆猜测,这种形态上的趋同预示了传粉方式的趋同。也就是说,这种新植物和茄属植物一样,不仅由蜂类传粉,而且是通过“蜂鸣传粉”(buzz pollination)的机制进行——蜂类飞近花朵,改变翅膀振动的频率,使花朵产生共振,从而把花药里面的花粉震出来。如果这个猜测属实的话,这不仅是番荔枝科第一种以蜂鸣方式传粉的植物,而且在整个木兰类——被子植物最古老的分支之一——中都开了先河,在植物演化上具有重要意义。
这种新发现的番荔枝科植物的花,与茄科茄属植物有类似之处。图片:Thomas Couvreu
碰巧,在《植物的私生活》第三集中就有对蜂鸣传粉的介绍——生长在南非开普敦海滨的海玫木(Orphium frutescens,属于龙胆科)就是由木蜂(Xylocopa sp.)进行蜂鸣传粉的植物。也许库夫勒尔在研究这种新植物的可能传粉机制时回忆起了这段镜头,于是他想到或许可以用艾爵爷的名字命名番荔枝科这个新属。其实,在发现新种时想到艾爵爷的并不止库夫勒尔一个人,爵爷的名字曾经用来给玉虾、象甲、原针鼹、蜘蛛、山柳菊、猪笼草、杯碟花(学名Blakea,属野牡丹科)和几种化石动物的新种命名,还曾用作一种蛇颈龙的属名。但是,在植物界还没有纪念他的属。对此感到意外的库夫勒尔于是欣然将这个新属命名为Sirdavidia(汉语名拟为“茄花木属”),新种命名为Sirdavidia solannona(种加词solannona系由茄属Solanum和番荔枝属Annona的学名拼合而成;汉语名拟为“茄花木”)。虽然已经被纪念了好多次,在听说这个消息之后艾爵爷还是激动得浑身发抖:“我很清楚做出这样命名的决定是一位生物学家对另一位生物学家最大的赞美,我由衷地表示感谢。”
如今,库夫勒尔和他的同事们——包括加蓬国家标本馆的植物学家拉乌尔·尼扬加杜马(Raoul Niangadouma)——已经在电子期刊《Phytokeys》上正式发表了这个新属和新种。他们觉得水晶山国家公园里恐怕还有不少未知的植物等待发现和保护,新的考察征程大概又在计划中了。名字将在西非雨林中永垂的艾爵爷在激动之余,也要继续他的工作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呵护永无止境。
只是不知道中国的自然纪录片工作者们,是不是还打算继续请信仰“天人合一”的编剧为他们出谋划策?
中文来源:刘夙
相关链接:
Sirdavidia, an extraordinary new genus ofAnnonaceae from Gabon(doi: 10.3897/phytokeys.46.8937)
A rare new plant inspires the first genus named after Sir David Attenborough
作者:Thomas L.P. Couvre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