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丰产技术研究与应用”荣获2014年度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由袁隆平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从2007-2013年历时7年完成的重大科研项目--“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丰产技术研究与应用”,日前荣获2014年度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该项目的研究与应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我省粮食持续稳定增长、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项目7年累计应用面积3188.7万亩,增产稻谷34.89亿公斤,其中2011年47个县实施,应用面积716.73万亩,增产稻谷10.37亿公斤,2012应用面积882.2万亩,增产稻谷达9.62亿公斤,2013年应用面积1034.4万亩,增产稻谷10.94亿公斤。
该项目促进了育种、栽培等相关学科的发展,以及种业、肥业的发展与壮大,为构建“上下游技术有效衔接、产学研有机结合”的现代种业产业体系树立了典范。辐射带动了长江流域和华南稻区的超级杂交稻示范应用,为总体提升我国超级杂交稻推广能力提供了科技支撑。
该项目在六个方面有重大的科技创新:(1)创新提出了“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丰产工程”的粮食增产战略设想,对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2)创新建立了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丰产工程5种种植模式,为充分发挥超级杂交稻的增产潜力提供了技术支撑;(3)研究了超级杂交稻“促蘖增穗”、“控氮抗倒”、“增穗壮籽”、“抗逆稳产”和“防衰壮籽”等核心技术,解决了高产稻区易倒伏、湘北稻区遇高温结实率降低、低产稻区有效穗不足的技术难题,为大面积实现“种三产四”增产目标提供了技术支撑;(4)研究了“超级杂交中稻+再生稻”丰产栽培技术,充分利用区域温光资源,解决了部分地区水稻生长一季有余、两季不足的增产问题;(5)创新建立了“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丰产工程”整(县)建制的推广模式,为占我省2/3水稻面积的中低产田树立了高产典范;(6)创新建立了“科研单位+农技推广部门+企业+农户”的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新机制,改变了传统的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的推广模式。
(撰稿:彭既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