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争议中继续发展的转基因
世界关于转基因食品的争论,从来没有像今天的中国这样喧嚣过,甚至可以说,中国关于转基因问题的几乎一边倒的批判性态度,已经影响到了其他国家那些曾经沉默的人们,对转基因的质疑场正在持续蔓延。然而,就在一片争论声中,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还在持续扩大,市场的力量远比道德的争论更强大,而各国的政府们也并没有因为争议而停下转基因产业的脚步。日前,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的研究、安全管理、科学普及。虽是近9年来中央“一号文件”中第六次提到转基因技术,但还是引起了关注。
为什么要发展转基因?无非有三条主要理由。首先是降低生产成本。以抗虫棉为例,在没有转基因抗虫棉之前,防治棉铃虫不仅花费巨大,而且十分费工,效果很差;但自从将对棉铃虫有毒害作用的BT基因导入棉花后,棉铃虫的防治成本大幅下降,因为棉铃虫食用抗虫棉的叶子后会中毒死亡,棉花因为棉铃虫而造成的损失大幅下降。到今天为止,生产上的棉花品种已经基本都是转基因了。其次是提高产量。通过对作物特定基因的改造,可以让人们获得更多的目标产量。比如袁隆平院士设想的转基因水稻,是想把玉米叶绿素中的C4基因导入水稻,替代水稻的C3基因,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水稻的光合效率,最终提高产量,而且其增产幅度会超过超级稻。再次是获取特定价值。比如曾经纷纷扬扬的“黄金大米”,研究的出发点是好的,想加入大米本身缺少的维生素A基因,以改善大米的营养价值,但引起了人们对安全性的恐慌。
人们为什么要担心转基因,主要是对安全问题的疑虑。目前,国内诸如“转基因玉米致老鼠减少、母猪流产”等信息层出不穷,在微信上广泛传播;国外也有“转基因马铃薯试验大鼠中毒”“转基因玉米致癌”等报道。虽然这些消息已被科学界和有关国家生物安全管理机构否定并证伪,但还是有不少人相信就是真的。因为在事关健康与生命的问题上,人们无疑会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到底有没有害?至今既无有害的定论,也没有无害的定论,因为转基因对人的健康及至基因遗传的影响难以在短期内观察得到。院士陈君石关于转基因的安全性有一个形象地比喻,人吃猪肉就会变成猪吗?因为,人类吃进去的粮食里边都有基因,到了胃里消化时是不区分基因和转基因的,基因不可能整合到人的身体里。但即使如此,依然不能断然否定转基因完全无害的推论,因为转基因在人体内的转化机理还需要系统观察,毕竟关系到子孙万代。
今后的转基因技术发展应该怎么办?其实国家的态度已经很明确,透过今年的一号文件就可以看到:研究要先进,应用要慎重,管理要严格,科普要跟上。所谓研究要先进,就是说转基因技术是生物学的前沿科技,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综合科技水平与实力,就像生物核武器一样,必须占据研究的制高点;所谓应用要慎重,就是尊重公众的选择权,特别是在人直接食用的作物上,一定要慎重应用于生产上;所谓管理要严格,是在研究试验的过程中,严格管理,绝不能出现随意扩大生产、试验材料随意扩散的现象,避免引发社会恐慌;所谓科普要跟上,就是要改变目前关于转基因争论中的道德攻击行为,回归到科学的轨道上来,这还需要科学家们作出更多的努力,讲老百姓能听懂的话,让大家在明明白白的基础上再作问题的讨论,不要再陷入莫名的恐慌之中。
不管怎样,转基因的研究与发展,一定要尊重科学的、社会的、伦理的基本规律,要像驯服的战马一样,为人类的发展做出贡献,而不应像人见人怕的怪物,带给人类发展的隐患,科学界要承担起更多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