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与黑龙江省携手五载 院省合作结硕果水稻育种成果丰

中国科学院与黑龙江省在院省全面科技合作框架下,以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为平台,共同成立“中国科学院北方粳稻分子育种联合研究中心”,经过五年院省携手合作,先后取得了一系列高含金量的优秀成果,仅水稻就选育新品种6个,为黑龙江省农业健康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这是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北方粳稻分子育种联合研究中心2013工作年会上获悉的。

据介绍,该中心利用黑龙江独特的种质资源优势,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与传统育种技术有机结合,实现了上下游的结合。目前累计评价鉴定水稻资源材料864份,创制出优质材料161份、耐旱材料104份、耐盐材料66份、抗稻瘟病材料88份、抗倒伏材料22份,筛选出功能米36份,为加速新品种选育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中心还建设了北方粳稻资源数据库,已录入推广品种258份,可为全省从事水稻育种的科研人员和水稻种植户无偿提供栽培水稻品种的性状、抗性和谱系等查询服务。2011年,选育出了适应我省第二积温带栽培的长粒优质香型粳稻品种“中龙香粳1号”,审定当年推广面积20多万亩,在全省新审定水稻品种中名列前茅;并与中国种业集团率先实现商业化育种模式,中种集团以东北粳稻最高转让价格150万元买断独家经营权。2012年,又先后选育出了“中龙粳1号”、“中龙粳2号”和“中龙粳3号”,这些品种聚合了早熟、优质、丰产、耐寒和抗病等众多优良性状,比对照增产10%以上;利用红蓝光质的LED光源,研究其在北方粳稻现代化设施育秧大棚育苗补光中的作用,填补LED在我国水稻育苗中应用研究的空白,目前,推广LED补光秧苗100余亩。(黑龙江农业信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