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旱节水类型小麦品种选育该注意的几点

从小麦生产和总的气候变化趋势看,在我国甭管是那一个麦区,小麦抗旱节水品种类型的应用会逐渐的受到重视,甚至有些地区还会主动的用小麦单产的适当降低做代价来进行小麦生产节水抗旱种植·······这是可持续发展所必须;这是降低小麦生产成本所必然;同时这也是小麦育种人需要尽早该注意的问题。

很长时间以来,人们将小麦育种中的抗旱育种和水地育种完全区分了开来、将抗旱和低产统一了起来,给人们的感觉是一提到抗旱品种,就应该表现是产量较低、个子较高、成熟偏晚,甚至还认为抗旱类型就该到干旱地区或单独拿出一块不浇水的地块去选育等,这些给我们的感觉都太复杂了,而实际情况可能不是这样,至少不完全是这样。

农大212就是在高肥水地育成的抗旱节水小麦品种,其表现就是高产、矮秆、不晚熟。在近几年,农大212不论是在高肥水地还是旱地种植、展示,都有相当不错的表现,特别是在旱地展示中,在很多旱地品种由于干旱长相都很糟糕时,农大212的长相还是超群出众——有基本的穗数、基本的整齐,有必要的落黄和熟相,有良好的籽粒灌浆特性。

天津静海地区是较有名的干旱地区,我们将农大212和另外一些品种(系)同时拿到在那里做旱地小麦品种筛选的河北沧州地区小麦旱作所试验点种植,结果农大212不论是产量还是性状表现都是一流的,且受到了旱作所韩所长的“点赞”。特别是农大212在旱地种植植株没变矮的表现,让我们改变了很多对旱地品种的看法——不一定就是高秆!

同样都也是旱地审定的小麦品种,农大3432在静海的表现就远不如农大212。我们怀疑与亲本背景有关,也与自身的表现相关。农大3432的幼苗颜色较浅,叶片较宽大,生长过于直立,分蘖不如农大212多;但其茎秆偏粗壮,穗子较大,籽粒较大等。

在蔡旭先生主编的《植物遗传育种学》一书的“杂种后代的种植环境”一节里,有这样一段话:虽然在旱地条件下选育杂种材料对于形成适应旱地栽培的性状和品种有利,但也并不能由此推断在水地条件下就不可能选到适应旱地种植的品种。例如曾在旱地推广过的农大183,农大36等冬小麦品种,就都是在水浇地上育成的。分析其原因是由于这几个品种的亲本之一是抗旱性、适应性均强的华北北部农家改良种燕大1817······在杂种后代选择时,特别注意了抗寒性、分蘖繁茂、早熟性和抗旱性。

——说明,基因型+表达+选择是成功的关键。

在注重节水抗旱小麦品种类型的选择时,春季的管理也是关键,特别是早春的浇水对抗旱和节水类型的表达和选择都是个不小的干扰。

我们的前辈肖步阳说:“生态环境对小麦品种的性状有塑造作用,小麦品种对生态环境也有一定程度的适变能力。” 对!我们在组合正确的基础上,接下来就要考虑有无其适宜的环境条件令其表达,条件具备,才会有利于我们的定向选择。

小麦很多的抗旱性状表达都在幼苗期就开始了显现,而早春浇水后,对水分敏感的类型的表达要远远高于抗旱类型的表现。或者说,是抗旱类型的表现被抑制,这将是一件很糟糕的事儿。我看过一篇关于抗旱节水小麦品种选择的文章,文章里有一个非常令我不理解的观点,就是文章指出:“抗旱节水组合的F2要交替到水地种植选择,F3在交替到旱地进行鉴定”,我不知道作者是怎么想的,理由是什么?

F2在有目标基因型存在情况下,我们就一定要创造使目标性状形成充分表达的特定条件,以利于我们对这些性状的选择。F2没有表达和选择到的性状,以后可能就甭想在令其表达和选择了,这也叫“过时不候”。

而春季或早春在小麦拔节前的不浇水会令很多植株个体的株高降低,这样可能对我们降秆不利,会使得很多材料的株高都变矮,影响我们的选择和判断。对此,我们可以在设置对照上进行调整,选择两三个特殊的对照,特别是一些对水肥反应不敏感类型的对照,就像是农大212一样的——干旱和湿润植株高度都相差不多,用这些对照来校正我们后代材料的株高,同时也做为我们旱地品种的株高标准。同理,在雨水偏多的春季,即使是我们不浇水,靠老天的帮忙我们的植株会都高了起来,还是这样的对照,它们对水肥反应迟钝,所以它们的株高就更靠谱儿一些。

另外天下雨了,水分充足了,那些对水分敏感的类型就要表达了,它们在繁茂性上的表达我们没有办法阻止,但它们的其它特征却掩盖不了它们所属的具体类型,比方说叶片的颜色是不是更淡了呢?叶片的宽窄程度是否也没有增加呢?甚至生长势的表现是不是更加的偏旺了呢?等等,这些都在表明它们虽然是分蘖多了,但还是不属于抗旱节水类型。

最后,关于抗旱节水品种类型的选择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1、非旱地也能选育到抗旱节水类型的品种。

2、组合中,有抗旱节水的基因型是关键;必要时创造适宜的抗旱节水类型性状表达环境。

3、注重与抗旱节水有相关性状的选择,特别是幼苗期颜色、叶片宽窄等的选择。

4、植株高度的表现对水肥不敏感比光强调矮秆还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