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大米贸易版图发生改变
发表日期:2015-02-26 12:53AM 阅览次数:
全球大米贸易版图发生改变
2013/06/14
More15
世界大米贸易结构正在发生变化。泰国曾长期占据出口量世界首位,但由于货币升值和农业政策混乱,出口量出现了下滑,而印度等国家正在崛起。而在进口量方面,非洲和中国大幅增加。在国际大米市场,东南亚一直占很大比重,但随着大米贸易参与国的增加,大米价格波动幅度有可能进一步扩大。
从2012年大米出口量来看,泰国约为700万吨,比上一年减少35%,让出了首位宝座。这是因为泰铢对美元汇率已经创出19年来新高,同时泰国政府开始高价收购大米,结果用于出口的大米有所减少。泰国被认为至少自上世纪80年代起就保持着出口量首位宝座。
|
价格谈判陷入僵局
泰国政府将与中国和非洲各国展开大米政府间贸易谈判,但在价格谈判等方面未能谈拢,谈判进展缓慢。泰国商业部长汶颂在谈到2013年的出口量时表示,“将与上一年持平,仍为700万吨”,显示了出口量难以复苏的观点。
|
在进口国中,尼日利亚为340万吨,增加33%,跃居首位。而塞内加尔为120万吨,增加50%。非洲主要国家普遍扩大了进口量。由于经济增长,非洲购买力出现上升,而人口也以超过亚洲的速度增长,今后有望成为亚洲大米的主要消费地区。
中国进口量也迅速扩大
中国2012年的进口量为290万吨,比上一年增长5倍,增长迅速,从第18位跃居第2位。有分析认为,由于国际大米价格下降,中国扩大了进口量。即使是排在世界第2位的进口量,相对于中国的总消费量仍然仅占2%左右。今后,受中国国内收获量和国际价格水平影响,大米进口量有可能出现波动,这将给国际市场造成影响。
与欧美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作为主要产地的小麦和玉米等不同,大米出口为泰国和越南等为中心。
不过,在东南亚,柬埔寨、老挝和缅甸等“后发国家”也在效仿泰国,开始推行将大米培育为主要出口产品的政策。由于非洲等需求增加等原因,进出口关系和国际价格等将比以往更易于波动。
日本通过大米最低进口配额(minimum access)制度进口了77万吨大米,其中从泰国进口28万吨(2012年度数据)。泰国大米在加工和餐饮领域不断得到应用。最近,泰国大米的价格上升和中国与非洲采购量增加仍未产生巨大影响,但日本有不少观点认为如果最低进口配额大米的进口价格上升,将对企业盈利产生影响。
(京塚环 曼谷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