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种业作为农业创新驱动发展的突破口

加强对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的科学普及


棉花转基因分子育种专家郭三堆

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是种业科技创新的新驱动力之一。安全管理,科学普及,是因为近几年“转基因安全”争论已经超出了科学争论的范围,一些“吃了转基因食品会得癌症”等谣言,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使广大公众对农业转基因生物育种技术的科学性、先进性、安全性产生了质疑,甚至盲从反对。

如果不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的科学普及,不揭开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的神秘面纱,将会进一步影响国家科学战略计划的执行力度,使我国转基因生物育种成果推广速度进一步放慢,导致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前些年,中国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在发展中国家占有领先地位。目前,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已经超过中国,我国已失去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在发展中国家的领先地位,如果我国再不占领转基因技术制高点,加速产业化,中国总有一天会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建立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创新平台


油菜育种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廷栋

目前我国种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种子企业规模小,缺乏创新和竞争能力;二是产学研脱离,没有形成合力。改变种业的经济发展方式,核心是解决上述两个问题。创新驱动种业发展,把产学研脱离、只做买卖的种业变成产学研结合、具有创新能力、育繁推一体、规模大竞争力强的种业,是当务之急,也是加强我国种业创新能力和提高国际竞争能力的重要保证。

如何促进产学研结合?建议建立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种业创新平台。如某有实力的种子公司,可选择某作物遗传改良有优势的院所或院校作为合作单位,组成某作物的种业创新平台,公司和国家投入研发经费,研究院所或院校提供技术人员、育种资源、实验室等,育成品种由公司开发,发挥产学研的优势,并把利益捆在一起,这可能是符合当前我国国情的举措。此外,必须加强掌握现代遗传改良先进技术的育种家培养,这是我国种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集中力量扶持大学生投身农业现代化建设


着名种子企业家、安徽张海银种业基金会理事长张海银

好品种需要好的人才去选育,更需要好的人才去种植、推广。然而,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38、61、99”问题日趋严峻,农村劳动力已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要吸引有知识、有文化的年青人到农村创业,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一方面必须想方设法改变人们对农业“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落后印象,通过鼓励工商资本进入农业,提升农业地位;另一方面,要大力优化农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应用型农业人才,同时通过设立农业发展基金,整合政策资源,集中力量扶持大学生投身到农业现代化建设中。

现代农业的发展为种子企业推进多元化服务创造了条件。随着土地流转的加快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涌现,农业生产规模化、组织化日益明显,种子卖方市场已经一去不复返,传统的种业营销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农业生产形式的需求,如何更好的服务农业生产是摆在种业企业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
(农民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