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种企掌门人谈一谈企业家精神

基业长青的企业,掌门人都有一种被叫做“企业家精神”的素养。中国传统商业文化里,称这些人为“儒商”。

在种业领域,如“中国种业十大功勋人物”之一的张海银,退休之后出资500万元设立种业发展基金奖励在种业界做出突出贡献的人。

再如中国蔬菜种业信用骨干企业北京华耐种业,每年出资50万元,在中国园艺学会设立科技奖;公司董事长贾俊每逢春节都要回乡慰问孤寡老人。

两位企业家都没有太高的学历,但是有企业家精神,有儒商风范。

这两年,网络上有个热词,叫“土豪”。以前管黄世仁、胡汉三、南霸天之流叫土豪,现在这个词有了新意,泛指那些财大气粗没文化、有钱无德缺修养的人。

做儒商,还是做土豪,每个企业家都要认真想一想。

儒商义利合一,既有儒者的道德风尚和文化修养,又有商人的机智敏锐和财富积累。儒商是商,也要赚钱,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他们讲诚信,顾大局,守规则,有爱心,有社会责任感。高学历的老板不一定是儒商,历练不好会成为土豪;低学历的老板不一定是土豪,注意学习也会成为儒商。做强做大企业,发展现代种业,需要多一些儒商,少一点土豪。

企业家个人掌握大量财富,如何支配它,消费它,别人无权干涉。但是对内说,企业家是企业员工的领头雁,雁阵往哪个方向飞,头雁起决定作用。对外说,企业家代表着企业的形象,企业家的人格魅力甚至一定程度上是企业文化内涵的集中反映。

在商言商,不重信誉谁敢跟你交易?不守规则如何在业界立足?往大了说,对农民、农业不负责,对种业发展大任不负责,怎么能基业长青?

当然,并不是主张种企掌门人“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也不是规定办公室不超过多少平米,车排量不高于几点几,只是希望企业家们要有企业家精神,有儒商的义利观,把心思更多地用在事业发展上,把钱更多地投向育种研发、员工激励或者慈善事业上来。铺张奢华做“土豪”,非但不会“有面子”,反而令人不齿。

企业家精神成长了,现代种业才能真正发展起来。 (李立秋)(责任董艳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