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的西安创新实践

行驶在西汉高速公路,犹如穿梭在美丽的画卷当中,令人心旷神怡 (记者 李明 摄)


铺展开这座千年古城的成长地图,在时间横轴与经济社会发展纵轴的交会处,一个个浓墨重彩的标点,连成一道昂扬向上的曲线,昭示着西安的蓬勃活力。这其中,有五处重要坐标如星辰辉映,熠熠闪光。

2012年7月,西安市委、市政府提出加快推进事关西安长远发展的渭北工业区建设、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八水润西安、秦岭北麓生态保护、公路交通枢纽建设等五项重点工作,涉及生态、文化、民生改善和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等多个重要领域。

记者 张文

铺展开这座千年古城的成长地图,在时间横轴与经济社会发展纵轴的交会处,一个个浓墨重彩的标点,连成一道昂扬向上的曲线,昭示着西安的蓬勃活力。这其中,有五处重要坐标如星辰辉映,熠熠闪光。

2012年7月,西安市委、市政府提出加快推进事关西安长远发展的渭北工业区建设、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八水润西安、秦岭北麓生态保护、公路交通枢纽建设等五项重点工作,涉及生态、文化、民生改善和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等多个重要领域。

这是西安基于对自身长远发展的深刻思考和对竞争环境的清醒认识,是事关西安永续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重大决策。五项重点工作一经提出,迅速激发起全市人民的干事创业激情—

当年8月渭北工业区挂牌,工业总产值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连年迅猛增长,成为西安工业引领发展区域,为西安经济发展夯实经济基础;

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先行启动未央宫遗址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搬迁万余居民。2014年6月,“长安-天山廊道路网”顺利入选世界文化遗产,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申遗成功;

“八水润西安”快速启动,提前近一年达到“三年效果初现”规划目标。“城在水中、水在城中、水韵长安”初步实现,西安向现代化生态型大都市更进一步;

为保护秦岭生态,2013年10月,西安颁布《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在全国大中城市中首开为一座山而制定法规的先河,迈出生态治理、依法执政的铿锵步伐。特别是去年秦岭北麓西安段违法建筑的强力整治,为全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依法整治违建提供了样本和范例;

公路交通枢纽建设如火如荼,地铁一、二号线相继开通,路网枢纽齐头并进,城市周边四通八达。

正如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魏民洲所指出的那样,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五项重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显著支撑作用。

市长董军指出,要举全市之力推进“五项重点工作”落实,努力在全面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国际化大都市的过程中,让广大市民得到更多实惠、过上更好生活。

能量汇聚,梦想可及。

五项重点工作极大改善了西安生态环境,增进了民生福祉,支撑并引领着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和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有力实践。事实证明,当五项重点工作被城市决策者楔入历史坐标的那一刻起,梦想,已然照进现实。

渭北·突破

经济总量不大、工业发展滞后、工业支撑不足,这是西安在经济发展中面临的最大现实。

市委、市政府清醒审视发展短板,反复调研论证,充分酝酿,科学决策,将渭北工业区作为主要发力平台,大力实施工业突破战略。

渭北工业区建设启动以来,坚持差异化定位、链条化配套、园区化承载和集群化发展,通过抓政策制定、规划编制、融资探索、环境优化、招商引资、对外宣传等六项工作,全力推进开发建设。高陵组团的汽车、新材料,阎良组团的飞机制造、通用航空、航空服务,临潼组团的现代装备制造、新型科技建材等产业都处于蓬勃发展的状态。

两年多来,高陵组团、阎良组团和临潼组团协力发展,创造出令人称叹的“渭北速度”。工业区努力拓宽融资渠道,与国内外大企业、大财团合作,探索建立渭北工业区投融资建设新联盟,打造银企合作、银政合作新模式,全力破解资金难题;各组团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配套,打造宜居宜业新环境,不断提升园区承载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兵器西北采购中心、新舟700等一大批项目为工业区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在拓宽融资渠道方面,高陵组团建立市场化运作、多元化投入的投资机制,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庄拆迁改造;阎良组团完成渭北航空产业基金政府出资募集工作;临潼组团与西投控股等大集团、大企业已签约及正在洽谈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达到110亿元。

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高陵组团实施50余项道路、给排水、电力、供热、天然气、绿化景观等基础设施项目;阎良组团投资4.8亿元的城北集中供热中心完成建设任务,今冬实现主城区集中供热全覆盖;临潼组团起步区主干路网及支线路建设基本完成并形成回路。

不仅如此,渭北工业区以“产城融合”为重要使命,随着项目建设的推进、招商引资步伐和力度的提升,以及主城区工业企业的相继搬入,产业和城市之间的互动日趋频繁,这里逐渐成为城市副中心崛起的突破口、工业发展与绿色生态融合的典范。

截至去年底,渭北工业区110千伏及以上电网规划、公共设施布点规划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规划编制完成,水、电、气、路等基础配套以及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配套不断完善。西铝、中国黄金等重点项目竣工投产。全年签约项目104个,总投资988.4亿元。目前,入区企业达1223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95家。预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60亿元,占全市22.3%。

从2012年正式起步至今,渭北已成为西安工业经济的重要引擎,逐渐显现出城市经济全新增长极的喜人风貌。

秦岭·生态

秦岭是西安的绿色长廊和生态屏障,她所具有的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资源,是大自然对西安的慷慨馈赠。保护秦岭北麓生态环境,挖掘秦岭北麓旅游资源、打造生态旅游品牌,充分展示大秦岭之美,正是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实现伟大中国梦的生动实践。

2011年6月,我市就成立了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从完善基础性工作入手,全面启动秦岭生态保护工作。规划编制了《大秦岭西安段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大秦岭西安段保护利用总体规划》,使得秦岭生态保护有规可依;制定实施《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这是全国大城市中首次为一座大山而专门出台的地方法规。

此外,我市还出台与法规相配套的诸多约束性规划,研究确定西安市秦岭生态保护区的“四至”界限;编制完成了太平峪、沣峪、草堂、汤峪4个片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制定西安市“十三五”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指标、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编制《西安市“十三五”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使秦岭生态保护逐步走上法制化轨道。

在做好基础性工作的同时,2014年我市实施抢救保护、优化提升、公共服务项目35个,秦岭直观坡面复绿1.3万亩,完成环山路景观提升及照明29公里、绿道示范17公里,建成生态节点广场8个,对长安区青华山植被进行恢复,国家植物园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2亿元,完成10平方公里迁地保护区建设、移民新村主体工程,启动了科研楼和科普馆建设,沣峪口综合服务区建设已完成,秦岭北麓生态旅游配套建设得以提升,沿山路面貌进一步改观。

2014年,本着对历史、对人民负责的态度,西安重拳出击,展开了一场秦岭北麓违建整治风暴。整治行动中,市委召开常委会、专题会、现场会15次,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主要领导多次深入一线督导,市级有关部门和区县齐心协力、形成依法整治的强大合力。截至2014年11月13日,秦岭北麓西安段202栋违法建筑处置工作提前完成,共计拆除145栋,没收整改57栋,生态得到恢复。秦岭北麓生态保护区的群众深有感触地说,“这次整治工作不仅恢复了秦岭的青山绿水,更给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生态保护课。”

下一步,西安将以生态保护为核心,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制度和植被保护各项措施,继续做好水资源、植被、生物多样性和人文重点资源的保护。全面提升秦岭北麓生态和旅游环境,重点实施绿道系统、服务驿站、河岸治理、农业示范园区、数字秦岭等项目,启动周至老县城生态保护示范区建设。

遗址·保护

汉长安城遗址是我国迄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遗迹最丰富、文化含量最高的都城遗址,是历史留给西安的珍贵记忆,保护好、利用好、建设好、展示好这一重大历史文化遗存,是西安传承中华文明千年文脉的神圣使命。

2012年7月,西安市委、市政府作出建设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的重大决策。同年8月,通过了《西安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实施方案》,决定从2012年到2020年分三个阶段推进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建设工作,并将总面积8.58平方公里的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申报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作为特区建设的启动项目。

在之后的短短三个月内,汉长安城遗址上9个村共3380户群众、1.5万人为了共同的申遗梦,含泪搬离家园。搬迁之快、群众情绪之平稳,创造了备受赞誉的汉长安城遗址搬迁模式。与此同时,未央区启动了申遗区群众安置工作,安置房建设全面启动。

以遗址保护为着眼点、以改善民生为立足点,我市加快实施遗址区基础设施提升工程、遗址区绿化美化提升改造、汉城湖、沧池水系恢复工程、挖掘历史文化内涵五方面工作,把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利用工程打造成一项集文物保护、文化传承、城市建设、生态提升、产业培育和民生改善为一体的综合工程。

好消息在2014年6月22日传来。由中国、哈萨克斯坦与吉尔吉斯斯坦跨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项目,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成功申遗,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大雁塔、小雁塔、兴教寺塔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申请成功后,汉长安城遗址的保护、建设、管理更加精细,申遗区提升有序推进。2014年年底,汉长安城国家遗址公园又被列入全省30个重大文化项目,汉长安城遗址文化景区项目概念规划也编制完成,汉长安城国家遗址公园今年上半年将开工建设。

西安,正举全市之力,将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建设成为彰显华夏文明的文化工程,展示西安形象的生态工程,惠及人民群众的民生工程。这片沉寂多年的土地将重新焕发生机。

八水·润泽

东有?骸㈠保?庇秀?⑽迹?饔秀恪⒗裕?嫌??、?椋?靼沧院捍?鹁陀?ldquo;八水绕长安”的美称。水旺城兴,千百年的西安城市史证明,八水和古城的辉煌兴衰密不可分。2012年7月,市委、市政府将“八水润西安”列为事关西安长远发展的五项重点工作,再次将水和城紧密结合在了一起。

“八水润西安”工程,按照“一年快速启动,三年效果初现,五年基本建成,八年全面展示”的目标,规划建设“5引水、7湿地、10河系、28湖池”,通过实施水系治理、引水进城、河湖连通工程,实现“库连河、河连渠、渠连湖”的新胜景,把西安建成“城在水中、水在城中、水韵长安”的现代化生态型大都市。

两年来,西安河流治理工作全面拉开。渭河西安段、黑河平原段、灞河上游蓝田段完成全部堤防建设,提前完成?汉映鞘卸巫酆现卫砉ぷ鳎?略錾????55亩,使?汉映晌?鞘卸?空嬲?某侵泻樱??匕妒??蚴忻袢褐谔峁┝肆己玫纳???罨肪场?br />
湖池湿地建设亮点纷呈。护城河试验段、仪祉湖、西安湖、航天湖、大兴湖、常宁湖、堰头湖、桃花潭,以及渭河城市段生态区、?哄笔?毓?啊㈠焙渝鼻派???亍⑽己踊?绞?亍⑿腋J?亍⑽己尤斯な?亍⑸澈铀?帧?汉映鞘卸巍?愫恿技姨病?愫鱼愣???扒??ldquo;八湖十湿地”陆续对外开放,成为广大市民和游客度假、旅游、休闲的良好去处。

特别是今年“五一”期间,护城河建国门到朱雀门试验段水上游览示范区的建成开放,实现了古城人民多年夙愿。示范区与城墙南门历史文化街区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成为广大市民和游客感受历史文化、展示城市形象的靓丽名片。

与此同时,各个水源工程建设扎实推进。去年11月,李家河水库工程试蓄水运行,年底实现向城东200万居民供水。涝河引水工程建成,第五水厂水质应急处理和太平峪、高冠峪向黑河引水渠道应急供水工程相继启动,城市供水矛盾得到进一步缓解。

通过实施“八水润西安”工程,截至2014年底,西安共计新增生态水面面积6750亩、湿地面积1.46万亩,提前一年达到“三年效果初现”规划目标,“东有?哄惫阍颂叮?饔秀愫永ッ鞒兀?嫌刑瞥乔????庇形囱牒撼呛??杏忻髑寤こ呛?rdquo;的城市水系新格局正在形成,“城在水中、水在城中、水韵长安”初步实现,西安向现代化生态型大都市更进一步。

路网·畅通

西安地处欧亚陆桥枢纽,在全国高速公路网中具有东联西进、沟通南北的主枢纽地位,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随着我市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步伐的加快,西安这座千年古都也面临着交通等巨大压力,迫切呼唤交通要有更大的发展和提升。

我市公路交通枢纽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建设全国一流的公路路网,提升西安主枢纽地位和区域经济发展保障能力,同时大力推进国家“公交都市”建设,构建全国一流的综合交通枢纽体系。

目前,我市境内国道有4条,通车里程400公里;省道有3条,通车里程205公里,主要以二级公路为主。根据最新的国家公路网规划,我市国省道规划里程约700公里,这些项目有国道310西安过境线、国道210西安过境线、国道108改建工程、省道107秦岭北麓关中环线改建工程。国道310西安过境一级公路贯穿渭北工业区,这条渭北大横线建成后将进一步密切渭北三组团的交通联系,承接主城区的经济辐射能力,加快西咸一体化进程。我市境内中断的国道108、310、210也将实现有效联通,使过境车辆分流、对接更加有序高效,有助于缓解主干道的交通压力。

截至2014年年底,渭北大横线一期15公里全线路基已经全面完成,铺设沥青路面9公里,春节前将贯通。国道108已全线开工,2015年年底建成通车。省道107西安境南段改建工程明年上半年将建成。周至楼观台至马召段10公里2015年年底通车;秦岭北麓生态旅游绿道示范工程也正在全力推进。

结合“公交都市”创建,我市地铁1、2号线相继开通,2号线南延段于2014年通车运营,3号线高架段贯通,4号线进展顺利。去年全市新建公交场站5个,新增公交泊位1009标台,公共汽车进场率达到37%。电动、天然气清洁能源公交车已达98%。新开、调整公交线路28条、新增公交车476辆,进一步提升了地面与轨道交通的“零换乘”水平。

公共自行车系统已建成1054个服务点,投入2.6万辆公共自行车。在调整优化公交线网的同时,我市已累计开通近10条微型公交,以地铁为骨架、公交为骨干,微型公交和慢行公共自行车为补充的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已初具雏形。
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建设方面,纺织城综合交通枢纽和城南客运站一期建成投运,已实现公路客运与高铁、地铁及地面公共交通等运输方式无缝对接。城西综合交通枢纽即将开工,城南客运站二期工程将于今年实施,西安北站综合交通枢纽已完成前期工作。《西安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规划》日前审议通过,西安火车站的改扩建即将启动。

2014年,大西高铁西安至太原段开通运营;西安新开通直飞莫斯科、新加坡、首尔等4条国际航线,预计航空旅客吞吐量达2920万人次、增长12.1%,西安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增强,交通枢纽中心城市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

两年多来,五项重点工作深刻地改变着西安的城市面貌和民生福祉;未来,随着这项工作的深入实施,将引领西安跨步迈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