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透明是平息转基因争议的不二法门

自从1997年我国首次批准进口转基因大豆以来,关于食用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的争论一直延续至今,一有风吹草动,相关各方就纷纷站队表态,力挺派和质疑派各执一词,争得面红耳赤,吐沫横飞,挥霍了无数的报纸版面、网站页面和电视画面,却并未像传说中那样,真理越辩越明,反倒害得咱老百姓越听越糊涂,越听越无所适用,对转基因食品,要么敬而远之,要么一边吃一边心里打鼓。

其实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争论久决不下,是十分正常的现象,老百姓持保守谨慎的心态更加容易理解。

首先,对新生事物心存疑惧,甚至排斥,属于人类自我保护的本能。一百多年前,清朝的老百姓第一次看见火车时,也被吓得不轻,清政府从议造铁路到批准建设,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转基因食品的引进还不到二十年呢。再说转基因的科学原理比铁路要复杂艰深得多,即使详细阐述介绍,大多数老百姓也未必看得明白,何况关于转基因的科普读物远谈不上详实充分、深入浅出。

其次,力挺和质疑转基因食品的阵营中都不乏顶尖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方荣祥就拍胸脯保证,转基因食品有百利而无一害,但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则审慎提醒,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需要两代人来检验。专家层面尚且未能达成一致意见,怎么能要求老百姓信心满怀?况且由于一部分专家已堕落为利益集团的代言人,专家这一身份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可信度早已大打折扣,往往是,他们支持的呼声越高,老百姓心中的疑云越重。

再次,转基因食品企业的营销手段和暧昧态度,也使得老百姓更加疑窦丛生。人民网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几乎所有的食用油企业都将“非转基因”作为卖点赫然印在产品包装上,并且不含转基因原料的产品的定价要明显高于含转基因原料的产品,这不等于无声地宣告,转基因食品是比较劣质的吗?不仅如此,面对记者的采访,多数转基因食品企业不约而同选择回避,这显然也会给大家这样的感觉(错觉):生产转基因食品是一件不光彩的事。

笔者无意通过这篇小文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下结论,也没有这个能力,笔者只是想说,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疑虑或许是多余的,但并非毫无来由的无理取闹。在科学领域,应该是真理高于一切,而在社会领域,则是权利高于一切,况且转基因食品对健康无害远未上升到真理的高度,所以充分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尤为重要。

而在这方面,历年来有关部门已经做了许多努力,但显然还不到位。上个月,来自广东、山东、安徽和湖北的12名律师联名致信国家食药局和农业部,要求公开包括中国转基因食品的种类,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性评价的材料和审批程序,中国生产销售转基因食品的企业目录,以及未标注转基因标志的企业应该处罚等相关信息。对此笔者举双手赞成,也希望上述部门积极回应。须知,信息透明不仅是对公民权利应有的尊重,同时也是对转基因食品最好的保护,因为越是太阳照不到地方,越容易滋生令人不安的想象。

资料来源:人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