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盘点:认清食品检测仪器市场变革 抓住发展机遇

仪器信息网讯 2014年,食品检测仪器市场增长趋缓,政府及事业单位等食品检测机构采购检测仪器需求被抑制是主要原因。影响因素很多,如国家高强度的反腐,造成政府及事业单位等食品检测机构对正常采购需求谨小慎微。除此之外,还有两个因素对食品检测仪器市场影响巨大,一是食药系统大部制进度滞后,使得食药系统对检测仪器需求得不到释放;二是国家下决心整治科研设施和仪器重复建设购置及闲置浪费问题。从长远角度看,这两种因素都将缩小政府及事业单位食品检测机构对检测仪器的采购需求,然而后者是2014年食品检测仪器市场最重大的变革。

在食品检测仪器市场中,政府检测机构、大专科研院所等政府及事业单位是采购主体,因此这些单位采购需求被抑制后,直接影响了整体食品检测仪器市场。近些年来,一直有专家学者呼吁,政府采购要珍惜纳税人的钱,避免检测仪器重复购置及闲置浪费问题。

对此,农业部率先做了应对。农业部在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中明确提出,“在地市级、县级只建设一个综合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紧接着,2014年10月27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指出“现在一些地方和部门,科技资源配置分散、封闭、重复建设问题比较突出,不少科研设施和仪器重复建设和购置,闲置浪费比较严重”,“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也开始开展食品药品检测机构整合问题,并在县级食品药品检测机构建设上开始探讨集约化的可行性,要求地级市、县级只能建设一所综合的检测中心。

针对科学设施仪器的重复建设购置问题整改拉开序幕。

科研设施、检测仪器等资源充分利用和整合已经成为趋势。分析仪器厂商在政府检测机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2015年,分析仪器厂商如何杀出重围,食品行业又有哪些潜在市场?仪器信息网市场研究中心通过一年的相关信息的跟踪、调研分析,总结以下几点:

食品行业改革到了紧要关头,部分采购需求预将集中释放

2014年,是食药监系统组建十分重要的一年。食药系统的大部制改革在2012年开始,原计划是在2013年底完成省级、地市级、县级的食药检测机构的组建,然而进度并不十分理想。2014年底省级食药检测机构组建基本完成、地市级和县级食药检测机构改制仍有部分地区滞后。这一情况使得食药系统对分析仪器需求被抑制。

食药系统大部制改革进展缓慢说到底还是资源的分配问题,而地市级、县级的资源分配尤其复杂,其改制滞后也就不难理解。

2014年3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质检总局《关于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强调,到2015年,基本完成事业单位性质的机构整合。也就是说国务院下了“死命令”,要求食药系统的改制最晚在2015年完成。

那么如何实施呢?中国食药总局从情况最复杂的县级食药检测机构整合开始,不再纠缠资源分配的问题,而是重新建设,并要求地级市、县级的食品药品检测中心只建一个。这样既能有效推进食药系统大部制进度,又能切合中央整治科研设施和仪器重复建设和购置的精神。具体实施采用先试点再推广的办法。

2014年4月28日,食药总局下发《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开展县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整合试点工作的通知》,首批试点18个省(区、市),分别是北京、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浙江、福建、江西、山东、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陕西、甘肃。这些试点省份不是大型经济发达城市就是畜牧养殖粮食种植农业大省,属于食品安全监测重点区域。

12月份,发改委公布了全国首批30个县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整合试点县名单,总投资超过2亿元。

那么每个县级食品药品综合检测中心的投资金额是多少呢?湖南省攸县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核定规模投资1400万元;甘肃省敦煌市区域性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项目总投资1400万元;江西省赣州市瑞金、龙南两个区域性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项目获批建设资金近3000万元;山东省邹城、寿光、沂水3个县(市)试点分别获得中央财政将补助400万元用于实验室改造、仪器设备购置······

首批试点的18个省(区、市)中县级行政有1000余个,按发改委首批30家县级食药检测中心投资规模来看,2015年预计有70多亿元的投资规模,将是一个巨大的检测仪器市场。

食品生产企业规模化,食品企业采购仪器将有章可循

近些年来国家不断出台各类食品企业生产许可条件,抬高准入门槛,通过淘汰小、微食品生产企业,并强制大型食品生产企业加强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以此来解决国内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

对分析仪器厂商重要的是,食品企业生产许可条件中详细列出了企业必备的分析仪器种类,并将此作为发放生产许可证的考核依据之一。

2003年,质检总局发布《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首部食品企业市场准入制度开始实施;2005年,质检总局发布《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试行)》,详细列出了28类食品生产企业必备分析仪器种类;2010年,《企业生产乳制品许可条件审查细则(2010)》实施,同样列出了必检项目和使用的检测仪器,与以往不同的是国家开始细化准入许可条件,针对具体种类食品生产企业制定准入制度。

2012年,农业部出台《饲料生产企业许可条件》,要求饲料生产企业配备高效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等大型分析仪器。此许可条件的出台,在饲料生产企业中创造出了2亿的高效液相色谱仪和原子吸收光谱仪的市场。

2013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发布实施了《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3版)》,列出了66项的必检项目,同样造成乳制品生产企业大批量采购检测仪器。

从以上食品生产许可条件出台时间间隔和针对食品行业来看,许可条件出台速度越来越快,针对食品生产企业种类越来越具体。

2015年,国家出台食品企业生产许可条件还将延续,也必将带来食品检测仪器的采购热潮。那么接下来会是哪类食品行业呢?

规模以上食品企业数量分布图

仪器信息网市场研究中心预测有很大可能将是屠宰及肉制品生产企业。

目前规模以上食品生产企业数量大约3.5万家,规模以上的屠宰及肉制品生产企业数量为3600余家。屠宰及肉制品生产企业数量多,经济收益占国民经济比例高,产品质量问题多等特点,有很大可能成为下一部生产许可条件细则针对领域,屠宰及肉制品检测项目主要是兽药残留检测,常用高效液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质谱联用仪等,届时必将引爆分析仪器市场。

2015年食品快速检测产品有望成为正规军

食品快速检测产品市场近来迅速增长,“三鹿奶粉事件”、“瘦肉精事件”、“速成鸡事件”……每次食品安全事件后,都给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企业带来业务增长机会,食品快速检测产品越来越受到市场的认可。2014年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产品市场达到20亿。最具代表性企业如勤邦生物、维德维康、吉大小天鹅、斯坦道、华夏科创等企业。

政府检测机构也在大量采购和配备,并立法允许政府检测单位使用快速检测产品,如《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及《食品安全法实施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中都有明确规定,快速检测可以作为质监、工商、食品药品等政府管理部门进行初步筛查的手段。

然而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市场还有待规范,主要的问题是国家还没有针对快速检测产品自身产品质量标准的规定出台,产品质量的好坏更多的是依靠企业自律,产品的市场推广依靠企业的口碑。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使用者对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产品褒贬不一;其次是国家还没有制定应用快速检测产品进行检测的检测标准出台,因此目前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产品还只能作为初步筛查的手段,不能作为执法的依据。

然而,此种情况在逐渐发生转变。

2014年各协会学会在积极推进快速检测标准化工作,如,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在全国仪器分析测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81工作的基础上,组建《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准委员会》,并启动了制定筛检技术CAIA 标准(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准)项目的征集工作。全国质量监管重点产品检验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尹建军也曾说,“将要筹建‘全国质量监管重点产品检验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食品安全快速检验方法专业工作组”。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快速检测技术及仪器专业委员会也于2014年成立,并成功举办了第一届学术研讨会。

更利好的消息是,2015年1月15日下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科技标准司在北京召开了食品快检方法认定相关问题座谈会。由国家机构正式开始研究食品快检方法认定的相关工作思路还是首次。这对食品快检装备和产品的规范使用,食品快速检测市场良好有序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名正才能言顺,食品快速检测装备和产品有望正式进入食药检测体系,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撰稿:孙立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