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提升耕地质量——访山东省人大代表、金正大生态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高义武
为应对耕地质量下降、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现状,国家提出了2020年实现化肥、农药用量零增长的目标。1月27日,在山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形成千亿斤粮食产能,实施好粮食高产创建、“渤海粮仓”科技工程和耕地质量提升计划,并提出强化生态环保倒逼作用,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化肥生产企业该如何实施这一计划,对于改善和提升耕地质量有何良好建议?近日,就有关话题,记者采访了山东省人大代表、金正大集团副总裁高义武。
提高化肥利用率至关重要
高义武介绍说, 2014年底,山东省发布《山东省耕地质量提升规划(2014—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全省化肥利用率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土壤酸化和设施菜地土壤退化趋势得到有效改观,pH值小于5.5的酸化土壤面积和设施菜地退化土壤面积减少80%以上。可见,提升耕地质量是一个综合治理和改善的工程,从化肥施用角度来说提高化肥利用率至关重要,多年来金正大以提高化肥利用率为切入点开发了一系列高效节能、节约资源、生态环保的新型肥料。
首先,金正大联合国内外几十家着名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成功地研发了省时、省力、省工、高效的缓控释肥, 可大幅度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使用量,现已建成170万吨全球最大的缓控释肥生产基地。其次,为适应水资源短缺制约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现实,金正大聚集全球顶尖专家对水肥一体化技术进行科技攻关,在贵州成功投产了年产60万吨硝基复合肥和40万吨水溶性肥,在提高肥料利用率、节约农业用水、缓解生态环境污染、改善作物品质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为推进我国水肥一体化技术奠定了牢固基础。
新年伊始,金正大又把目光瞄向能够解决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土壤酸化、生物肥力下降、农产品质量安全等诸多问题的微生物肥料,通过微生物肥产品线丰富植物营养产品套餐,并全力做好包括农用微生物产品在内的水溶肥、叶面肥、土壤调理剂等新产品的研发,形成针对不同作物的系列植物营养套餐肥,实现作物产量、品质同步提高,不断改善耕地质量。
使用化肥方式要标准化、规范化
多年来,粗放的施肥模式造成严重的面源污染,浪费了宝贵的资源,土地板结酸化越来越严重。高义武认为,发展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变发展方式,走资源高效利用之路。为此,化肥生产企业在创新发展高效节能、生态环保型肥料的同时,还要引导农民标准化、规范化使用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
他强调说,随着土地流转进程的加快,我国农业生产向集约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因而应加快推进机械化、自动化施肥,尤其要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通过配套建设微滴灌设施,将施肥和灌溉同步进行,实现水分和养分的综合协调和一体化管理,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减轻环境污染,实现增产增效。同时,还应进一步加大推广缓控释肥种肥同播技术。
建立有效的耕地质量管理制度
提升和改善我国耕地质量迫在眉睫,高义武认为,为了加强我国耕地质量建设,必须建立有效的耕地质量管理制度,并提出如下建议:
其一,落实和完善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在全国逐步建立健全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坚持耕地数量和质量并重,占用耕地在补充时应按补充耕地的产量水平折算所占用耕地的面积,或者另行补偿补充耕地的培肥资金,使之达到原占用耕地的质量水平。
其二,培肥地力,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有机肥与化肥搭配、合理施用是培肥地力的重要措施。通过政策扶持利用畜禽粪便堆沤有机肥的企业,引导农户、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组织在粮田施用堆沤有机肥,同时坚持秸秆还田等保护性耕作措施的应用,达到提高土壤肥力、提升耕地综合生产能力的目的。
其三,强化耕地土壤改良的科技支撑和资金扶持。为缓解土壤酸化、次生盐渍化,除合理使用化肥的方式以外,研发和应用具有弱碱性、抗盐改土性能的新型功能性肥料或土壤调理剂的对土壤改良具有重要意义,国家应在科技支撑、资金扶持、产业政策等方面予以倾斜。
其四,建立健全保护耕地质量制度。我国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离,通过统筹耕地质量保护与农村土地确权工作、建立耕地质量维护奖惩机制、健全耕地质量保护投入机制与共同责任机制、建立保护耕地质量的法律规章等一系列机制建设和立法管理,达到全面规划、科学管理和强化保护耕地资源的目的。
(中国农资)(责任董艳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