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的拐点 由“冷干化”迈向“暖湿化”

新华网西宁10月8日电(记者张曦)各种监测显示,青藏高原正逐步由“冷干化”迈向“暖湿化”,这是全球变暖的背景下,中国乃至世界生态环境经历重要变革的缩影。

“这些年,感觉一些路段路面起伏的情况越来越明显了。”许多常年在青藏公路跑运输的司机说。

“气温升高、冻土层退化变"薄"、下沉才会导致公路路面高低不平。”青海省环境地质勘察局局长吴国禄告诉记者。

近年来,“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中国生物物种形成、演化、多样性分布重要生态源,在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下发生着改变。

据青海省气象局近日发布信息显示:半世纪以来,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三江源地区温度上升近2摄氏度,年平均增幅高于中国及全球增幅;降水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最大冻土深度平均每十年减少12厘米,多数冰川正在退缩,未来百年内可能消失4至6成以上。

据青海省气象局高级工程师李林介绍:“监测结果显示,过去52年里,源区内极端高温事件发生频次明显增多、极端低温事件频次逐年减少,严重干燥事件频次也呈减少趋势。”

“气候变暖后,气温升高带来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冻土层退缩,2100年整个三江源地区气温将上升3摄氏度,而气温平均每升高1.1摄氏度,多年冻土的消失比例将达到19%。”李林说。

除温度变化,降水的变化同样会带来巨大影响。据预测,到2100年若降水不变,三江源长度小于4000米以下的冰川将大都消失,源区冰川总面积减少6成以上;若降水增加,则减少4成左右,冰川融水的比重也将下降几个百分点。

青海省三江源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李晓南告诉记者:“青藏高原对全国及全球气候变化、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气候的变化为人类生存环境带来诸多挑战。”

青海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院高级工程师辛元红说:“温度升高后消融的冰川无法折射太阳光线会造成局部升温,蒸发加大,区域地表沙漠化可能加速。”

气象专家指出,青藏高原消融的冰川对东亚江河水资源平衡产生影响,容易导致区域水循环恶化引发水安全问题。据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遥感与生态评估中心监测显示,2011年以来,位于可可西里境内的几大湖泊面积近年来持续扩大,已经对青藏铁路、公路构成一定的威胁。

此外,极端天气事件发生频次增加,暴雨、暴雪、雷暴等灾害对农业、牧业生产会带来不利影响。

“青藏高原气候环境发生变革趋势已定,中国在适应气候变化的过程中开展了许多工作。比如修建中国最大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施行生态补偿、生态移民机制,保护区成立13年来,源区生物多样性得到很大程度改善,植被、水源得到修复。”李晓南说。

眼下,面对冷干化走向暖湿化带来的拐点,专家表示“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李林告诉记者,未来50年间,三江源地区降水量的增加有利于植被生长,山地植被可能有森林化趋势,碳汇和固碳能力将有所提高。数据显示,相比2005年,2010年三江源区内森林面积净增加150平方公里,2012年森林覆盖率年增长达到2.1%。

此外,由于气温升高,人类生产生活环境的舒适度增加,为旅游业发展带来好处。对畜牧业,暖冬的出现带来牧草生育期天数延长,产量增加,幼畜的成活率得到了提高。

“青藏高原走向湿暖化的趋势无法更改,如何把握机遇、应对接下来的挑战,这是人类与自然环境磨合、共处的必经之路。”辛元红说。

 

 

 

文章来源:中国天气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