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章良:转基因产业还要再等几年

面对国内转基因粮食作物商业化进展缓慢的困境,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陈章良表示,应该对转基因产业发展的未来充满信心,但就目前情况看,相关产业可能还要再“撑一撑”,再等几年时间。

近两个月来,中国新批准三个品种美国转基因玉米、大豆进入中国,农业部也为中国自主研发的三种转基因粮食作物续签了此前到期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被认为是转基因作物商业化进程重启的信号。陈章良认为,这些均是利好消息,但他本人并不像一些业内人士一样乐观。

在2015年1月29日举行的农作物生物育种产业化高层研讨会上,陈章良谈到中国目前关于转基因的讨论现状,认为目前民众对于转基因技术相关知识还不够了解,存在一些误解。并且,要说服主要的管理人员明白什么是转基因,还需要科学家的不断努力,商业化还需要一段时间。

“科学普及工作很难,转基因这么难也不奇怪。”陈章良表示,在科协的工作中,他们认识到对于一些“敏感”问题,例如转基因食品安全、核电安全,PX安全问题,垃圾焚烧场等等,由于对于相关知识的不了解,普通大众一直无法认同相关设施和技术。

陈章良表示,自己很高兴看到这些年来国内相关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目前国内公司的研究已经达到了国际水平。

54岁的科协副主席陈章良曾是中国国内植物转基因领域研究的领军人物,也曾任中国农业大学校长,他认为,发展转基因技术对于中国农业至关重要。

“中国农业正在经受着‘天花板’和‘地板’的挤压。”陈章良引述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称,一方面,中国粮食价格比国际水平高、粮食补贴高,已经几乎达到了最高水平,另一方面,劳动力、原材料也在不断升高,土地污染、水资源短缺也在不断推高农业成本。

陈章良表示,中国农业的出路,首先是解决生产关系问题,通过流转使小块土地变大块,走向机械;第二,农业技术,包括转基因技术的发展要跟上。

“翻译成转基因,名字取得不好。”陈章良笑称,民众对于转基因技术的误解与研究前期工作的普及工作没做好有关,也许与当年工作时名字取的不好有关。

他举例称,许多通过转基因生产的药物和疫苗并未遭遇如此的抵制,“做药的转基因就没事,名字取成生物医药,大家听起来都觉得特别牛,也许当时我们把名字取成生物育种,就没这个事儿了。”

对于中国转基因粮食作物走向商业化的前景,陈章良认为大有希望,但目前的情况对于行业公司来说还在冬天。他鼓励国内的几家生物农业技术公司“再撑一撑”,以等待国内的几种转基因粮食作物进展到商业化的那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