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区所与中科院山地所签订2015-2025科技合作协议

1月28日,热区所沙毓沧所长一行4人到四川成都与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以下简称山地所)开展座谈,双方就两所科技合作的历程、发展现状及未来工作意向开展深入交流,并签订“关于共建云南元谋干热河谷沟蚀崩塌观测研究站建设与管理的协议书”。山地所副所长文安邦研究员、山地所灾害重点实验室主任陈晓清研究员、科技处处长吴艳宏研究员、元谋干热河谷沟蚀崩塌观测研究站站长熊东红研究员,以及热区所副所长方海东、生态中心主任史亮涛等相关人员出席座谈会及签字仪式。

在充分信任、协助、理解的基础上,热区所与山地所团结一致,发挥各自的学科和人才优势,实现了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双赢局面,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自90年代以来,两所先后共同实施了“九五”云南省科技厅省院省校科技合作、“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重大、“十五”国家攻关、“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等重大项目。在山地所钟祥浩、刘淑珍、何毓蓉等老一批专家的指导下,热区所科研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培养了一批优秀科技人员。2007年,为进一步扩大双方合作领域以及合作层次,贯彻落实十七大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部署,保障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目标,提高山地农业环境科学技术在解决“三农“问题、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支撑作用,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所与云南省农科院就:1、山地农业环境与特色产业发展;2、山地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管理;现代山地农业新技术应用等领域以及在共建观测研究基地、联合申报重大科研任务、联合人才培养等方面签订了“中科院水利部成都山地所——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全面科技合作框架协议”。以此为基础,多年来两所就云南山地面临的冲沟沟蚀及植被修复等问题开展深入交流合作,共同建立“云南元谋干热河谷沟蚀崩塌观测研究站”为代表的现代化科研平台,双方合作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云南元谋干热河谷沟蚀崩塌观测研究站”是山地所与热区所经历多年奋斗共建的一个开放型科研平台。1992年,其前身“元谋水土保持生态试验站” 在元谋县老城乡正式建站,至2006年,中科院成都山地所和云南省农科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联合共建,将新站迁至元谋县苴林乡,更名为“元谋干热河谷沟蚀崩塌观测研究站”。迄今为止,该站针对金沙江中下游面临的冲沟灾害、植被退化等问题就冲沟溯源侵蚀动力过程及其形态演变、冲沟沟壁崩塌机制、冲沟侵蚀的环境效应、防治冲沟侵蚀的调控技术、干热河谷生态脆弱区植被恢复理论与技术等开展深入研究,获得包括1个973课题,3个科技支撑课题,国家基金项目5项,中科院西部之光项目4项(重点1项)在内的国家级项目8项,省部级项目6项,其它项目3项等重大项目的支持,总研究经费达到1800万元,先后获得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取得出版专著3部,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EI收录20余篇),授权专利多项,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20余名等丰硕成果。

“十三五”即将开局之年,两所针对干热河谷植被恢复及沟蚀治理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就进一步开展干热河谷区冲沟发育的过程及机理研究,研发并示范区域冲沟防治技术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在建立专门针对冲沟侵蚀研究领域的 “云南元谋干热河谷沟蚀崩塌观测研究站” 国家级重点台站等实质性合作方面达成一致共识,并签订科研合作、技术交流、人才培养为核心内容的“山地所——热区所科技合作协议”。在两所相关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两所将围绕争取“元谋干热河谷沟蚀崩塌观测研究站”尽快进入国家野外台站这一目标,发挥各自的学科和人才优势打牢基础、抢抓机遇,推进干热河谷沟蚀崩塌及植被治理方面的研究工作,提升和推进热区所生态恢复研究及人才培养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国家在金沙江中下游的植被恢复、冲沟治理、重大水电工程和生态工程等方面的研究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撑。

交流座谈期间,热区所一行还在熊东红站长的陪同下参观了山地所“科学技术展厅”及“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模拟试验平台”。

新年伊始,热区所将立足云南山地问题及特点,加强与山地所等重要特色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进一步提升脆弱区生态环境治理的科技支撑能力,为区域社会稳定及生态安全提供重要保障。(审核:方海东)

签字仪式

参观山地所科学技术展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