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低温冷榨新技术突破制油和蛋白高值化利用瓶颈

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粮油加工创新团队首席专家王强研究员主持完成的“花生低温压榨制油与饼粕蛋白高值化利用关键技术及装备创制”成果荣获201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王强研究员(左三)与科研团队讨论试验情况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花生和花生油生产与消费国,但花生油生产中90%以上沿用传统高温压榨制油工艺,造成花生油品质差、营养损失重,长期摄入将影响全民营养健康。高温压榨制油产生的饼粕中蛋白质变性严重,只可用作饲料,不能用于食品,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低,严重制约了花生产业健康发展。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农科院加工所联合3家单位进行协同联合攻关,在国家科技支撑项目、863计划项目等科研计划的支持下,历经10年,在花生油品质改善、饼粕综合利用、蛋白质附加值提升等3方面取得重大技术突破。一是创制了花生低温压榨制油与饼粕蛋白粉联产技术及装备,与传统高温压榨工艺相比,低温压榨花生油酸值低50%、β-谷甾醇高53%、饼粕蛋白氮溶指数高6.3倍;二是发明了伴球蛋白低温冷沉制备技术、浓缩蛋白制备与改性技术,使用伴球蛋白、高凝胶型浓缩蛋白制备的火腿肠硬度、弹性、蒸煮损失率均达到了同类产品标准,首次实现了花生蛋白在肉制品中的应用;三是创建了功能性花生短肽制备技术,短肽得率89.0%、纯度90.3%,附加值较蛋白粉提高了30-35倍。成果研发出的低温压榨花生油、系列蛋白与功能性短肽等重要产品在多家企业转让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该成果发明的低温冷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显著提高了花生油营养品质与感官品质,避免了饼粕蛋白中热敏性氨基酸损失,显著提高了蛋白生物效价,为改善全民营养健康、提高国民身体素质提供了重要保障。首次实现伴球蛋白、浓缩蛋白在肉制品中的应用,有效解决了花生饼粕蛋白综合利用率低、不能用于肉制品加工的技术瓶颈,填补了国内空白。率先在国内建立了具有显著降血压功效的花生短肽生产线,大大提高了花生蛋白的附加值。该成果攻克了长期制约我国花生加工产业发展的主要技术瓶颈,开创了花生低温压榨制油和蛋白高值化利用的先河,引领了花生乃至油料加工产业科技创新,推动了产业技术升级,提升了我国花生加工业的国际影响和竞争力。(通讯员 尚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