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特困地区推进精准扶贫——2014年扶贫开发工作综述
近亿贫困同胞的脱贫致富之路,一直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2014年,我国持续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投入支持力度,改革扶贫机制,推进精准扶贫,扶贫开发事业取得显著进展。
攻坚连片特困地区增强后续发展能力
2014年,各地各部门继续加大对连片特困地区的投入力度,全力改善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增强后续发展能力:
——交通运输部安排资金超过1550亿元,支持14个片区改造建设高速公路和普通国省道3.17万公里,农村公路9.6万公里,“溜索改桥”项目138个,解决片区93个乡镇、1.05万个建制村的道路通畅问题;
——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安排125亿元,支持贫困地区1900万农村居民和285万农村学校师生解决饮水安全问题;
——教育部安排资金310亿元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保证4000万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每天吃上营养餐;
——卫生计生委等单位安排中央专项投资198.5亿元,支持贫困地区4.7万个卫生计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
……
与此同时,专项扶贫资金投入也保持高速增长,为贫困群众送去“保命钱”与发展“助推器”。2014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扶贫资金433亿元,比上年增长10%。28个省份省级财政预算安排扶贫资金265亿元,比上年增长27.3%。
机制改革激发活力扶贫项目“百花齐放”
近年来,各地结合当地资源条件实际情况,从贫困群众的需要出发制定扶贫政策,扶贫项目“百花齐放”,绽放出无限活力:
——信息闭塞、交通不畅的甘肃陇南搭上“信息高速公路”快车,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崛起5000多家网店,贫困农民开启信息化时代的脱贫致富之路;
——陕西省对于生活在不具备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地区的贫困农户组织扶贫搬迁工程,安排移民搬迁11.43万户42.35万人,从根本上“拔掉穷根”;
——广东广西开展对口帮扶职业教育协作试点,利用广东优质教育资源,异地培养广西贫困地区新成长劳动力;
……
基层涌现的创新活力,与扶贫机制改革创新不无关系。长期以来,我国贫困地区党政领导干部为GDP考核所束缚。2014年,《关于改进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工作的意见》正式出台,引导贫困县把工作重点放在扶贫开发上。部分省市还出台了扶贫工作考核办法,把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和减少贫困人口数量作为主要指标,有效激发了基层推进扶贫开发的活力和动力。
同时,国务院扶贫办等部门还制定了《关于改革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机制的意见》,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资金分配机制,将项目审批权原则下放到县,强化省市两级政府的监管责任,推进第三方监督、扶贫对象参与管理,使扶贫资金的使用更加精准合理。
建立专属贫困档案精准发力逐个“击破”
扶贫开发,如何扶到“点”上、扶到“根”上?2014年,我国全面推进贫困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为精准扶贫战略打下坚实基础。
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介绍,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是2014年扶贫开发工作的“一号工程”。截至目前,建档立卡工作已经全面完成,全国共识别出贫困村12.8万个,贫困人口8800多万,并录入扶贫业务管理系统进行规范管理和动态调整。
在此基础上,各地结合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面部署干部驻村帮扶工作,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出点子、想法子。据统计,目前各地已向贫困村派出12.5万个工作队,派驻干部43万人,基本实现了对贫困村的全覆盖。
国务院扶贫办还把干部驻村帮扶、职业教育培训、扶贫小额信贷、易地扶贫搬迁、电商扶贫、旅游扶贫、光伏扶贫、致富带头人创业培训、龙头企业带动作为精准扶贫十项工程,鼓励各地以群众脱贫需求为第一信号,找准脱贫门路,制定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因户施法。
“2014年扶贫开发机制创新取得突破,重点工作全面开展,片区规划顺利实施,社会扶贫开创新局面,全年减少1000万以上贫困人口的目标可以实现。”刘永富说。